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之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呢?
一、抓住学生特点,游戏引入,在玩中练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吧。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他告诉了我们合作、交流的好处。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后就可以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操作软件技能是计算机教学的另一重点,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从综合来看,适合学生用的软件总要用到回车键和方向键去选择菜单或目录,另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屏幕的提示,学生明确方法后,就可在教学软件中任意地调用操作。如教学益智游戏软件,我先把将会出现的画面讲清楚,让学生心中有底,然后出示投影片讲如何用这几个键去操作。当学生明白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这样既节省了许多讲授时间,又可由学生自己分配时间练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活”,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四、组织竞赛,提高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操作是主要内容,所以应尽量避免类似于语文数学的书面化考试。那么如何检测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呢?我采取的是竞赛形式。竞赛既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在练习指法练习时,最后阶段我利用金山打字小精灵,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谁打得最快最准,最后还给他们颁奖,整个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在操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如“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窗口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所有文件夹”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找出“所有文件夹”框的作用。学生上机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检查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度。
展望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21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我们试目以待,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