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翻开了许久没看的《读者》,目录中的一篇文章《大学没有教给你的最难一课》引起了我的注意,阅读后,我有了些感触。
文中讲了一位念台大并攻读麻省理工学院,所有人眼中的优秀生去找本文的作者写推荐信,作者却对这位优秀生泼起了冷水,给这位学生好好地上了一课。“同学,你能不能不要继续拿第一名”?
这位优秀生从大一到大四,每学期都是“书卷奖”得主,学习之外的业余活动,他从不参加,他的目的只有学习,拿A。但是,她怕输。“怕输”心态造成保守的选择。因为怕输,他把九成的精力放在完成作业、求取高分上,而只拿一成的余力,用以做研究,忽略了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怕输”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态。因为怕输,怕没面子,他只敢做自己有信心的,不敢创新、尝试。
但是,人生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你的人生道路也不会一直是A,你总会遇到很多坎坷,你会失望、伤心,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时,你该怎么办呢?这是学校没有教的课,但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来讲,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最难一课,这让我想起了新闻时常报道的某些学生因为无法处理挫折,自杀、跳楼类似的事件,这就是缺失的一课。
想想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过关斩将在大小的考试中胜出。但我们忽略了考不上“好”学校,“好”成绩之后该怎么办,如何勇敢的站起来面对挑战。关于人生,种种的真实与艰难,种种的难堪与不堪,我都希望我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课堂以外的人生挑战。
如何做,我想,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外,适时地把这些问题丢给学生,让他们从年轻时就开始思索,有心理准备,提前为他们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们突然面对了,竟只有手足无措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