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像华应龙那样教数学——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蓉2     来源:原创

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从那一节节课堂实录中看到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

一、精彩的课堂语言魅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空乏、干瘪是当前困惑教师的一大难题,评价的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   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

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 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这节课。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传授给学生“二合一看”等量角的要诀,但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华老师课前慎思“这种概括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原来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经过思考,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教师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但是这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两条线所围成的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要诀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他的对策——在量角器上画角,先画90度的角,这是量角器上有的,再画60度,再画1度,再画157度。于是孩子们有了更多新的发现, “我能看到180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问题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确方法水到渠成。还有“审题”这一复习课始,华老师用了一份特别有意思的测试题,设计诱学生亲历上当,从而真切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这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效果不知好多少。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看完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努力像他那样教数学,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