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书中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大自然,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教育的实质,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静心来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的生活?真的是越有权越有钱的人就过得快乐吗?一个认真审视过自己生命生活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再追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要孩子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为人母的诺丁斯说,她希望她的孩子一生中免受严重的疾病和伤害,希望他们展示和发展有价值的才能,希望他们成为体面的有爱心的人,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家庭、职业和社区生活之中获得爱和欣赏。那么,当我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一颗为人父母的敏感心灵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时,会疼惜我们的孩子。
我们可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知识。一个关心自我的人,会珍惜自己的健康,正确地对待生与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才能认真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全情地投入,工作、娱乐和劳动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太多的区别,因为它们都会带来满足感和快乐。
一个关心身边人的人,会更好地处理他与夫妻、朋友、同事和邻居、父母和师长的关系,敏感地感受来自他人的关心,同时也能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如果学会了关心,那么即使面对竞争,也会有一份健康而有益的心态。一个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人的人,会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强加于人,尊重他人的生活。一个关心动植物和地球,就会节制自己,亲近和爱惜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与人类的伙伴更好地相处。一个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的人,学会制造、修理和维护自己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欣赏奇妙的技术和物质世界,在散发着檀香味的书架前,舒适地躺在杉木的摇椅上保持内心的一种安宁和平静。一个关心知识的人,学会认识了自己的潜力,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发现了知识的本质和美。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教育真正需要培养的人,诺丁斯认为教育没有什么最后的产品——没有什么人接受教育后能够成为完美的人,但是,教育会培养出那些向我们展示进步和成长的人,而只有一个学会了关心的人才具有这种进步和成长的张力,去追求和实现一生的幸福。以学会关心作为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样、更具个性的学生,而不是一模一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