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6月教育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姚玲     来源:原创

赏识你的学生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也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这句话的实质就是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任何一个孩子,他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欣赏的。老师的一个动作,比如竖起大拇指、微笑着点头或鼓掌,一句表扬的话,都可以让孩子一整天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可以成为他在父母耳边喋喋不休的话语;可以是他鼓起劲儿认真学习的动力;可以变成他“华丽转身”的一次契机……可见,这种激励性评价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它满足了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它激发了孩子学习上的积极性,使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再者,它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拥有了健康快乐的童年。

一、“情节再现”

在我自己的班里,有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孩子,他非常腼腆、胆小,几乎不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上,他的基础不够扎实、接受能力也比较薄弱,学习远远地落在后面。久而久之,他便不敢开口说话,碰到学习上的问题容易紧张。其实,他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能够牵引他走出自己的世界,融入我们的班集体来。记得是开学第二天,我给每一个孩子布置了值日工作。我给这个男孩子安排了整理卫生角及倒垃圾的任务。这天放学,孩子们都在走廊上排队准备回家了,只有他在角落里整理卫生工具,清扫垃圾桶周围的垃圾,更换新的垃圾袋。接下来两天,他都在放学时踏踏实实地完成好自己的值日工作。

二、“以小见大”

我觉得机会来了,在周五的班级之星评选活动课上,我隆重地推选他成为本周的班级之星,并将偷偷拍下的照片给大家看,以此来教育其他孩子。我表扬他爱劳动、爱集体,为班级默默做贡献,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同时,我还对他的学习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相信他能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到学习上,使学习更上一层楼。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上课发言、练习写字、还是排队做操、中午用餐等,只要他有进步的地方,我都会“狠狠”地去夸他,鼓励他。两三周下来,这个男孩子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走到我的身边跟我悄悄说话;他开始低低地举起小手回答问题;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的作业,直到满意为止;他开始露出羞涩的笑容;他开始“呼朋唤友”,开心地玩耍……有一次,孩子妈妈发信息告诉我,孩子说他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听我讲故事,喜欢和我说悄悄话,而且回家后能自觉看书写作业了。听到这些,我的内心真的很温暖,我替孩子高兴,为家长感到欣慰。

像这样的案例班上还有很多,其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只要用心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非常细微的一件事,把它放大,以此来表扬孩子,都会激发他深的潜能,培养他学习和生活上的信心,鼓舞着他克服心理困难,奋起直追

三、反思提升

教师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的教学行为必定是基于师爱的,只有出于爱来教书育人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赏识。有句话说得好:“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一句实话,也是对教师师德提出的崇高要求。若教育中有爱教师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赏他们每一个可爱的想法和行为;若教育中有爱,教师就会满怀宽容之心,包容孩子们的“无理取闹”;若教育中有爱,教师就能有效运用“赏识”这个有温度的教育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的思想,引导孩子的行为。

赏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一个教师必修的课程。每一个教育者必须先发现孩子们的才能,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赞扬,从而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班风建设,而非胡乱抓住学生的某个思想或行为特点,进行夸大的表扬。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雅格布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给我们提供了发人深思的启示:赞美信任具有一种神奇的能量,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极大的支持,找到了自我价值,从而变得自信、自尊,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个动力鞭策着他奋勇向前,拼尽全力去达到对方的期待,不愿意让对方失望。在学生身上要想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教师需要留心观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理解并尊重学生。不断钻研、深入学习,充分把握好“赏识”的方向和力度,在对的时机对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指引他们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前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