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无言
十年的从教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她要有海一样的胸怀,有太阳一样的情操,虚怀若谷,有容乃大。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常常听说: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告诉老师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教育学生。”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师爱,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它散见于学校生活的每个角落,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可以找到爱的影子。总结自己教育工作的点滴体会,我得出以下几点感受:
一、宽容是一种爱
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训斥、责怪。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宽容是水,流淌在教师对学生爱的海洋中;宽容是桥,它就架在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之间,创造着神奇,也传递着感动;宽容是金,因为它是教师呵护心灵的法宝;宽容胜金,因为教师的宽容能使一颗颗灰暗的宝石熠熠生辉……宽容教育更是我们每位教师爱生情感的具体体现,乃师爱之神韵。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在此,我愿与老师们一同反思。
故事发生在五年前的一个下午。这天,我们班正准备放学,一个男孩儿忽然站起来说:我放到铅笔盒里的20块钱不见了。班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也愣在了讲台上。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的一个同学丢了钱,班主任在全班进行了地毯式搜查,终于找出了元凶,事情得到了解决,但那个女孩却因一念之差从此再没抬起头来。没想到在我从教中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我站在讲台上,心里在想着如何解决(说得更实在些,是如何为自己解围),因为我既不愿意像我的小学班主任那样做,又不能不做处理。停顿了一会儿,我说:我现在还不能断定是怎样一回事,但如果是有人动了这20块钱,我相信一定是你的一念之差,如果是这样的话,改了就可以,我相信你。说完这些,我就放学了。整个晚上,我都忐忑不安,不知道第二天会有怎样的状况发生,如果不是我所期望的又该如何。第二天中午,当那个丢钱的男孩儿告诉我钱已经被放了回去时,我才如释重负,才确定我的做法是对的。下午,我在晨会课上含着眼泪对全班同学说“谢谢你,当我不知道该怎样解决的时候,你给了我答案。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好样的。”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宽容是一剂最明智的折射幸福、创造奇迹的“良方”。于教师本人,于学生,都是如此。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我相信,每个分享宽容的学生,都会将宽容的阳光辐射到周围人身上,为这大千世界增添丝丝温情。
二、民主是一种爱
“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工作作风是起码的教育准则。一个班里的学生往往来源复杂,其家庭出身,生活经历,学习成绩都不尽相同,老师不应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如果学生受到老师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学生会产生自卑感,会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从而使教育失败,这样的老师也不可能有威信可言。老师应做到秉公办事,赏罚分明,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是穷是富,该奖则奖,该罚就罚,决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在民主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记得有一次早上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学生打报告说班级的后进生高同学带糖来学校了,同学们都瞪着眼睛看着他,等待着我如何处置他。我从高同学低头的表情中,看出他已经认识到错了,我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时间,所以我没严厉地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一边,轻声询问带糖来学校的原因。得知为了赶上早走的校车,高同学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匆忙中抓了几颗糖放在了裤袋里后,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老师了解情况了,只是学校是不允许带零食的,这些糖老师先帮你保管,今天好好表现。”放学时,我主动把糖交给了高同学,告诉他今天表现不错,并叮嘱他:把糖带回去,坐车时也不能吃,以后也不能带零食来学校哦!高同学高兴地带着糖离开了。
我想: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而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鼓励是一种爱
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良药,可使他们信心倍增,自尊向上,勇于进取,努力奋斗。但鼓励也必须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适度。适时是指掌握最佳时机和最佳方式,以防由于时机或方式不对而给学生留下心理压力或负担。适量是指鼓励的次数要适宜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学生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太少则不足以形成一种向前的驱动力。适度则指鼓励应使学生既能感到鼓励所带来的适度压力,又能使学生感到能做到,可望又可及,且不能使之感到压力或心情的郁闷。
有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事情要从一篇周记说起,我班有位同学在一次周记中写道:“老师,我很想好好学习,但我一直改不了偷懒的毛病。看了你写给我的话,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老师,你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张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一下,带我出去玩一玩。但这只是个梦,是不可能的……”看着这满纸都是错别字的周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我的记忆里,奖状的确是属于优秀学生的,真的没有后进生的份。我陷入了沉思,我放弃过这些后进生了吗?没有。但我真的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了吗?没有!他们的那种渴望,我想到去满足了吗?也没有。难道奖状真的只属于那些优秀学生,而发给后进生奖状,我们会失去什么吗……想着想着,心头涌起一阵激动:我要给他们发奖!
我马上找了个机会,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不经意”地和他们聊起:“同学们,如果老师现在有一本图书、一张奖状、一个玩具和一个肯德基鸡腿,你们会选择哪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嚷起来,没想到竟一致说要奖状!我又问,为什么要奖状呢?他们有的说可以给爸妈一个惊喜;有的说从来没有得到过奖状;有的说看到别人拿奖状很羡慕;有的还说爸妈一定会因此而奖励自己的。我又问:“假如现在给你一张奖状,你能否写出得奖的理由?”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一阵沉默。我想该是“抖包袱”的时候了:请你把自己点滴的进步记下来,成为获奖的理由。我们商定,一个月后将评选出3位进步最大的学生,并在班会课上进行发奖,以后每月一评。
从那以后,我们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A同学一堂课听不了多少时间,如今课堂上他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积极了;B同学上交作业及时了;班级的讲台总会有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角的垃圾满了,也总会有人及时清倒在垃圾房里……学生们都在努力着,一切都在静静地改变着。
履行诺言的时间到了,一个月后的班会课上,我与全班学生一起,将我特意去买的3张奖状发给了3位从来与奖状无缘的学生,奖项分别是“发言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好少年”、“爱劳动先进个人”。当我把写有进步理由的奖状发给他们时,学生一阵欢呼。有几个性急的学生已经在喊:“老师,以后这样的发奖还会有吗?”我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一阵阵掌声,一张张笑脸,充盈着整个教室。我在他们的笑脸上,仿佛看到一颗颗久违的自信种子正悄悄地播种在他们的心田上。更高兴的是,我看到有好多学生表示对下个月的奖状充满着期望和信心。
鼓励的力量很神奇,也很微妙。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能开花。
我们从事的职业光荣而艰巨,我们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们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心灵的导航人。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时刻都要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愿我的学生在我创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平等、健康地学习和成长,把我的关爱无私地捧给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