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发芽吧铜豌豆!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郭晓彩     来源:原创

每日的下班时刻总能给人带来心间的明朗,哼着歌儿,看着归家途中的风景,心情一好,连带熟悉的景物都变得可爱美丽起来!我的目光忽然被路上的放学娃给吸引住了,怎么好像是我们班的那颗“铜豌豆”?定睛一看,嚯!还真是!赶紧上前问他怎么一个人回家,父母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原来被我留堂20分钟,父亲就自己先走了。据说从二年级他就开始自己回去了!我眉头一皱,摸摸他的头:“明天我来你家家访,跟爸爸妈妈说一声。”他眼睛一亮,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好的,老师再见!”继而便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家了。

这颗“铜豌豆”叫江瑞成,之所以这么叫他,是因为他既是班中的捣蛋分子——破坏纪律有他,影响同学有他,作业不交也有他;又是出名的犟脾气,老师、家长的话统统不听,俨然是颗煮不烂的铜豌豆!但让我选择去他家家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是个“问题学生”,更在于他的“问题家长”。我们都知道,一般问题学生都是家庭教育不当的产物。果然,在一次请江瑞成家长来校时,他父亲没跟孩子说几句话就上前踹了他一脚,江瑞成当时就吓哭了。再加上回家路上那一幕,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跟家长再次进行深入的交流。

第二天放学后我直接带着江瑞成去往他家,在他的指引下我在星辰村的一座私宅前停了下来。他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座私宅也是租住的。一进门,整面墙都是黑灰色的水泥,映得房间很暗沉,唯有一个瓦数不高的灯泡在发着微弱的光,一张八仙桌上摆着一盏台灯,还有一些咸菜罐头——估计是他们吃饭加孩子做作业的场地,一家人的起居都在这两间屋子里。孩子的父母知道我的到来,特意请了假在家中等候,泡了热茶,洗了水果,很有心却也稍显局促。我微微笑,让江瑞成挨着我坐,还是摸摸他的头,对大人说:“江瑞成这个孩子,我还是很喜欢的。”由此打开了话匣子,在交谈中,我了解到父母很辛苦,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夜班的上班前接了孩子,白班的负责晚饭和孩子的作业辅导。但是江瑞成情况特殊,经常会被留堂,父母来不及接,便让孩子自己走回去,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而且对于孩子教育,他们比较简单粗暴,小时候也是被打大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一样贯彻棍棒教育。父亲在讲这一点的时候明显有些无奈:“我也不想打,但跟他好好讲总是不听,就只能打一顿,他还能消停一会儿的。”我手中捂着茶,首先肯定了他们对于孩子不娇惯是好事,但是孩子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他才四年级,一定要有家长接送的,而且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打骂治标不治本,孩子当时不出声是因为还小,心思不多,但他的沉默说明他并不认同你们的做法,这也是他脾气越来越犟的原因。孩子已经10岁了,你们还能打几年?再叛逆了你们根本打不了也管不住。这个孩子,我也想了很多法子,严慈并济后发现正面教育对他比较管用,而且跟所有学生一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我便为他准备了很多糖衣炮弹,时刻关注着他,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多给予表扬,他心里会很受触动,慢慢地就愿意改变自己。上学期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有5分钟的交流,他那时候状态就很好。你们家长也可以尝试用心去理解孩子,跟孩子沟通,而且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他慢慢会有改变的。”

在跟父母的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大多数父母的无奈,诚然,没有人不愿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功夫,但生活的压力逼迫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江瑞成的父母也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以前给他报了补习班,但发现效果不佳,这学期就大人负责孩子的家作,但也收效甚微。对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大人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竟然都不知道有家作记载本的存在,而且对于孩子作业是否完成,是否需要辅导大多局限于口头询问,所以让他有空子钻,经常少做、漏做家作,这样的态度根本学不好;其次,江瑞成对于家作记载根本不上心,经常少记,甚至漏记,因父母查得不严还经常欺骗父母;最后,我们老师也没及时跟家长联系所以助长他这股歪风邪气。听到这,江瑞成有些无措地看了看我,又立刻窘迫地低下了头,搓了搓手。我没点破,继续跟他父母提出我的建议:我会找负责任的学生每天专门检查江瑞成的家作,家长每天对照江瑞成的家作记载本负责地检查江瑞成的作业,学校这边也会勤于同家长联系,让他没有空子钻,认真做事,做得像样!

离开的时候,外面俨然是青黛色了,可爱的“铜豌豆”腼腆又有些撒娇地说:“郭老师再见!”临走前,我依旧摸了摸他的头:“江瑞成,要加油啊!老师相信你!”这次小家伙倒很认真的看着我,眼睛亮亮的,在那一瞬,我忽然很感动,内心不禁呐喊:“发芽吧铜豌豆!然后才能开花结果,才能收获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