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琴这个名字在小语教育界也如雷贯耳,我一直觉得这类名师应该是一本正经的人,但看了张老师的成长心路历程,真实感觉每个老师都是亲切和蔼的。但为什么这么一个柔弱的老师能够这么快地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呢?看了这个视频,我总结出三点——心中有爱,心中有梦,心中有思。
1.心中有爱
我在参加实习的时候带我的师傅就说:“做老师是一碗良心饭,你只有心中善良,才能教好学生”。张老师也是如此。在这套视频的第一篇章——“春耕,我们都是好孩子”中,张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刚工作的几年中写的与学生接触的笔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温暖的画面,也传达了张老师对学生的爱。在张老师的爱的滋润下,学生也深深地喜欢着她,家长也十分尊敬她。因此,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证。
2.心中有梦
在四个视频中,第二个视频——“夏耘,年轻的战场”让我感触最深。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师,必然是要经历无止境的学习的。张老师在视频中说道:“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利器”。因此她不放弃任何上公开课的机会,虽然辛苦,却也能享受有所收获的芬芳。在学校的教科节中,张老师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坚持着,努力着。从执教课题研究课,到在青年教师沙龙中做主题发言,到课题成果推介,再到教科节闭幕式的发言。张老师在教科节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次次的成果,更是浸润着她昼夜的付出。她不甘于现状,有着一个向上伸展的梦想,所以她一步步地坚定地走着。我认为这是广大教师最欠缺的一部分,现在的编制体制让在编老师有着职业倦怠,不愿吃苦,安于现状。因此,要想和张老师一般,首先我们心中对于自己的发展要有一个梦想,并为着梦想不断努力!
3.心中有思
这个思,就是指的思考、沉思。反思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它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在第三篇章——“秋收,我不是随便的花”中,她谈到了工作的七年之痒: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驾轻就熟的教案,似乎不愿意再深入了。但是教改让她手忙脚乱,在工作的焦躁中她开始反思:教育由不得你停止,你必须不断反思才能前进,“要打破原有的瓶颈,在自我否定中完善自我”。因此她又开始了课题研究的新征程。最后的篇章“冬藏——翱翔的小鸟”中,她更直言这是沉思的季节。换了新环境后她很不适应,可她并不抱怨,而是静静沉思,寻找突破口,最终想到要让城区学生和农村的学生成为笔友互通书信。于是,原先死气沉沉的孩子眼中迸射出光芒……她根据实践撰写的课例也先后发表于两大权威杂志上。如果没有静心思考,我想张老师也不会有一次次的蜕变了。
张老师说:“一个教师的教就如同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青涩的春变为理想高燃的夏,又转入成熟收获的秋,最终变为积淀孕育的冬”。但我仍然还在春的阶段,希望日后我也能像张老师一般,心中有爱,心中有梦,心中有思,成为一个更专业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