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一段特殊的教学之旅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孙红霞     来源:原创

早闻四7班学生语文底子薄、习惯差、家长不配合,接手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感任重而道远,于是在战战兢兢中开启了一段特殊的诚惶诚恐的教学旅程。蓦然回首,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画上句号。细数那些平凡但用心经营的教学时光,扪心自问爱与责任相伴相随。

上学期,针对他们基础差的现状,读背默成了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背课文要十几遍才能过关,我耐着性子,蹲下身子,一遍又一遍地陪着他经历由生疏到流畅的过程。有的学生默写要拨开重重错误找寻那仅存的几个正确词语,我放弃休息时间看着他一遍遍订正。有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错音频频,听得我一脸愠意,还得收拾好心情一句一句带着他读。特殊学生家长成了班级的常客,我当面传授育儿心得体会,分享辅导陪伴策略,提出合理中肯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监管作用。两个月后,学生信服我了,家长接纳我了,不完成家作的学生由最初的十多位减少到了两三位,单元测试由起先的七八个不及格缩减了两个。从显性数据变化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付出的意义。为了帮助后进生实现日日清的目标,放学后我就黏在教室看护他们完成当天未了的学习任务。秋冬季天色暗得早,每次晚到家都要接受父母的嗔怪,而我总信誓旦旦保证下不为例。

  本学期基于部分学生家作常会少写,或者写作业没有时间观念,拖拉严重的现状,我提出在班级群晒作业打卡接龙的方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晒完作业,且保质保量。如此,学生晒在群里的作业我都要逐个检查过关,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晚饭后我基本机不离手,盯着手机挨个儿检查作业,谁有错别字及时反馈,谁少写了立即通知补漏,谁的书写不过关立马提醒重写。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换来班级学生人人及时认真完成家作的美好结果。为了激发学生必学帮赶超的学习积极性,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语文学习月考评制度,涉及家作、课作、默写、背诵、课堂表现五大板块内容,指定五位负责的班干部每天做好登记工作。一个月结束评选出3金星,3名银星,4名铜星,并自掏腰包购买奖品予以表彰。评选机制大大提高了上层学生的竞争意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我一贯的处事原则。原以为耗尽我大部分精力的一学年就这样悄然而过,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打卡接龙晒作业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点赞与好评,他们纷纷反映因为老师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作业情况,孩子写作业不敢少写,不敢磨蹭了。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在半个月前,杨同学家长晒出的作业,经仔细检查错误率极高,我逐一指出后并对提了些要求。现在想来,杨同学家长那会儿对我是很不满的,也许积怨就在当时埋下了,奈何当时我没有发现。第二天晚上九点过后,我看到只有杨同学一人迟迟不晒作业,就关切地说:“杨同学是不是还没有写完家作加油哦!”这一句友情提醒的语仿佛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蛰得我体无完肤。杨同学家长答非所问,阴阳怪气地说我白天打了杨同学,貌似她已经做过调查,其实就是听杨同学的一面之词。她说杨同学转身问同学借笔,我不问青红皂白打了他两下手心。简直是张冠李戴嘛,分明是他在做作业时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呆和组长都提醒他赶紧写。谁知他毫无收敛迹象,竟然转身与同学窃窃私语。我走到他位旁,看到他才写了两行字,其他同学已经写了整整一页了,加上他本来速度就慢,现在这差距不是一点点哇,随即生气地打了他两下手心以示惩戒。结果被杨同学家长断章取义当成了反击我的武器,想到这一年来在杨同学身上倾注的时间与精力,委屈、愤懑一起涌上心头。细思杨同学家长的是孩子成绩,要的是老师的表扬,唯独不需要批评与惩罚尽管最后杨同学家长在群里公开向我道歉,但是这样伤害后的致歉有意义吗?知道在当下全民呵护孩子心灵的时代,打手心已属体罚。我承认自己对学生一向要求严格,因为我的初心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有拔节的进步

无独有偶,今天看到区语文教研员裴校转载的一篇报道——四川一小学“戒尺进校”一年多,学风改进,引起我的共鸣。“惩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有的孩子“过于娇惯”,加上舆论对于师生关系的敏感,老师们大多不敢使用惩戒权,担心会被解读为“体罚学生”。“‘惩戒教育’缺失令整个教育生态出现了问题,现在一些孩子没有规矩,不知敬畏,无法无天。学生年龄还小,就像小树苗,对很多事情仍是懵懂的,需要学校予以正确引导。对于不良习惯较多的孩子,倘若现在不管,他们长大了或会被视为“社会的包袱”。当然“惩戒教育”引入课堂,一定要掌握好“度”,在“度”的约束下进行必要的“惩戒”,是对孩子负责。

不忘教育初心,左手爱,右手责任,写下这篇随笔,只为整理自己的思绪,抒怀自己一年来教学工作的苦与乐,欣喜与无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