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随笔(张亚峰)
课外阅读更多依赖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一、兵未动,粮草行
在老师没有展开教学之前,预习也就相当于自主阅读,这时,预习方式的训练,不也就等同于课外阅读的一种训练吗?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对(字音读正确)、通(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而这种基本的方式只是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能力,开放式预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得到更大的锻炼,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课外阅读的时候,也就能运用这些能力来进行自主阅读了。
二、积跬步,行千里
不积跬步,不足以行千里。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一时的火花,而持久地保持热情,需要长期的渲染,只有这样的渲染才能持久地锻炼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对于课外阅读的培养举足轻重,阳光学生口头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性,但还不够,通过简单的课前三分钟交流,不仅锻炼了课堂中的语言组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阅读转述给他人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说一说自己最近读到的一本书,或者是一个故事,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全班表扬。学生登台演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课外阅读转换成转述故事的能力。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
三、勤阅读、多动笔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可以就可以渗透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
课堂教学中,常运用到的读书笔记类型有:摘抄型:在课堂作业中摘抄好词好句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课文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较为深层次的的课堂读书笔记类型有感想型、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务必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使课外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