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读了《学会等待》,本想漫不经心地把它读过就算了,竟被其中的开篇的这句吸引住了:“那时的我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孩,做事从不慢条斯理,最排斥的就是等待。”感觉自己大抵是与作者有着几分相似的心境,或许能够与之产生些许共鸣,便接着看完了。
我和作者一样,最排斥的就是等待。我爱花草,买来之后总是对它们期许及呵护有加,巴望着繁花朵朵的景象早日到来。于是,每日几回看就不必说了,几乎所有的盆栽都死于频繁浇水和过度施肥,就连生命力最顽强的仙人球也在我的“溺爱”之下呜呼归西。眼瞧着他们残败和腐烂,我又何尝不是痛心疾首。即便我痛定思痛再次栽种,我仍然抑制不住等待的焦急,最终可怜的植物们还是难逃同样的宿命。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想在短时间内煲出一锅好汤,火候不到;决心马上改变身体状况,毅力不足;总是产生一个念头就想立马实践成功,往往因时机不成熟而落空。
生活如此,工作亦是如此。在课上,要是学生反映迟钝,站起来支支吾吾说不清,我就会生气地换下一个;在班中,每逢学生犯了错被叫到身边陈述经过或想法,一旦他们沉默不语、不给回应,我便立即生气起来;一次作业,讲过几遍学生还错,我就忍不住火气直窜……我也深知自己这种“迫不及待”的性子在各个方面的弊端。尤其在教育教学上,作为一名教师,我最需要的就是多一份耐心,我们从事的是“人”的教育,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许多时候需要“静待花开”的态度。给思考得慢的孩子多一份等待,给落后的孩子放宽一个期限,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歇斯底里的狂躁往往不能让人收获更好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这不仅是给自己添堵生闷,也令产生学生惧怕之心,致使师生关系渐行渐远。还有关于自身内在的修炼、基本功的积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会因为短期内的恶补而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会等待,这种等待不仅是一个期限,更是一种包含哲理的心态,也是需要学习的,尤其是我这种火急火燎的性子。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遇事能够沉得住气,放慢节奏,多一份思考,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处变不惊、气定神闲的人,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