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窦桂梅的阅读课堂》有感
翻开书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着窦桂梅老师的阅读主张,她把她的主题教学向我们娓娓道来:怎样进行深度备课、文本细读与主题生成、走向专业自我的深处等等,每一段文字都引发人深思。
感受一:关于“文本细读”,窦老师强调最好让学生读原文,把原文和课文对比着读,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才能做出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就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既要深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着更深入的认知与感悟。
感受二:关于“教是为了不教”。许多教育名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而窦老师在她的主题教学中提出要自主建构主题的主张。她说不仅要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了解语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这些方法与知识来体会情感。吴忠豪教授著文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做如下阐述: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应该夯实本体性教学内容,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体现语文课的语文特征。正如窦老师在书中所言:以前我是教语文的,现在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更是用语文教人的。
感受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本只有二三十课的教科书,我们每天教的是二三十篇不会说话的课文,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根本无法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所以,必须处理好课内的“小阅读”与课外的“大阅读”的关系,只有让它们融会贯通地发挥作用,构建课内外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学生的学才会因此而实现无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读了窦桂梅教师的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她的大语文观,她以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勇于创新的魄力和智慧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