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六月份教师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胡双     来源:原创

  一、理解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式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讨论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有价值的讨论式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

  讨论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有开口的机会,有发言的权利。

  只有充分地创设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求知的欲望、表现的欲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个性才能逐渐形成,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维层面、思维的方式得以相互补充,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教学的互动。

  学生有不断经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使之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完善。

  实质上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反思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竞争意识、敢于挑战的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追求个性拒绝类同的创新过程。

  作为教者善于研究和设计安排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会是一朵浪花,一轮彩虹。

  讨论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手段,是体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途径,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讨论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

  讨论式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它的安排要受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

  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

  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管理者。

  并且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来,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现在课堂上讨论的组织方式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为普遍形式。

  笔者认为讨论小组的安排可根据学生的素质结构和讨论题的难易程度来科学安排。

  1讨论的组织体现层次性。

  如难度不大的问题安排两人一组商量;难度稍大的问题可设计成四人一组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解答的,还可以组织全班讨论。

  2讨论的组织安排体现科学性。

  科学地组织学生讨论是避免形式主义的根本保证,无论同质同组还是异质同组的讨论,均应在流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使每一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把意见收集起来进行汇报,在小组代表汇报的前提下其它同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

  3加强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功能。

  当讨论完后应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这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时机,不仅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成效给予恰当而中肯的评价,而且生生之间也可以展开评定。

  当孩子获得同伴的欣赏时孩子的自信才可能真正建立。

  4讨论过程中注意对学生个性化的塑造。

  培养学生敢于说不,敢于否定别人,也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可贵的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吸取不同的意见,不能盲目地随从或适从,要竭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