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朋友争辩太阳是在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些还是中午时距离人近些,一个小朋友的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个小朋友的论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若不是周游列国的思想家孔子认真倾听了他们的辩论,我们很难想象两个小朋友有这么细致的观察力、如此缜密的思维和这样丰富的内心。孩子们每天看到这么多的事物,他们在想些什么?哪些经历会引起他们微妙的情感?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于是河合隼雄教授写了这本《孩子的宇宙》来帮助我们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心理学家, 河合隼雄也常在书中提起他的一些临床经验,也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更多的是一个一个的故事,真实的孩子,文学作品中的孩子,真实的父母,文学作品中的父母。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故事)还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作者都会从孩子的行为表象一点点去探寻他(她)的心灵秘密。
与市场上绝大多数家教类图书不同,《孩子的宇宙》不是家教经验类的书,也不是教育方法类的书,正如书名,这是一本探寻孩子的宇宙的书——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着一个宇宙,你相信吗?
“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
“对孩子的宇宙的探索,也自然而然地关系到对自己的世界的探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去思考孩子的宇宙吧。”
这是前言中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河合隼雄以一种温和却又恳切的话语,带领读者一步一步走入孩子的宇宙,走入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超乎我们的想象:人无论处在怎样的优越环境中,都有不得不体会排斥感和孤独感,这可以说是人类这一存在必然具有的东西。可见孤独是人的宿命,一切想要帮助孩子的想法,都要以尊重这种孤独、不打扰孩子成长的自然状态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