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恶》读后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姚玲
孩子渐渐长大,一万个闹腾,让我有些无所适从,看了河合隼雄写的《孩子与恶》,让我可以从另一面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从这本书里来看,小时候的恶并不可怕,而是大人的正面面对的方法很重要。在心理学来讲,这只是一种情绪,如果大人的处理方法不得当,就会把这种情绪在孩子成年以后演变成行为,才真正具有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破坏力。
在一些有违道德常理的事情上,河合隼雄告诫我们:“大人们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根源恶的极端恐怖之处,教给孩子们怎样与根源恶作斗争。有的时候,很严厉的斥责也在所不惜。但是,斥责不等于跟孩子断绝关系,不能说这样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对其简单的排斥,就走到邪道上去了。”正源于这段话,在孩子表达愤怒的时候,我就能平心静气地以接纳的态度来接受他的这些负面信息,同时引导他把自己的情绪都抒发出来:“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很难过,你是个好孩子,很多时候你不是故意的.....”然后,孩子就是撕心裂肺的大哭,我只是静静地拥抱他,让他在拥抱下平静了下来,再一起慢慢分析问题的根源,孩子就更乐意接受家长提出的方法,并慢慢改善。
孩子的恶在我们成人眼里很多时候是不能够被接纳和允许的,因为他们不守次序,他们总想破坏和谐,总想反常规,即便一路跌跌撞撞都在所不惜。河合隼雄说:“单纯的排斥恶,会招来更大的恶”。比如:“谎言就有两种:让人生更加有趣的谎言和防卫自己利益的谎言。对于后者,一定要坚决处罚,对于前者,则需要笑笑让它过去的宽容。这可以是一个分水岭。”作者不是在教我们去助长孩子的恶,而是让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在教育孩子不能行恶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东西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就必须先接纳他,了解他,那些“恶”的背后,一定藏着“善”,只是需要成年人来引导孩子怎样揭掉“恶”的面纱。
这是一本精彩的心理学读本,它洞察了孩子丰富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从事物的表象挖掘问题的根源,怎样让情绪得到有效的疏导,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在宣泄的过程中给予理解和疏导的关怀中向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