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请相信孩子的力量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殷霙     来源:原创

孩子与学校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作为学校的老师其实应该要清楚其中的关系。《孩子与学校》这本书就帮助我们来了解这个问题。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家河口隼雄写的。他基于心理学的角度,从“小处低处”出发来讨论孩子与学校的问题。河口隼雄之所以从小处低处出发是因为他有孩子的立场。因为孩子本来就“小”,那些从大处高处讨论的人,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根本就迷失了作为关键的孩子的影子。

这本书带着我从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开始。教育的价值其实和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关。要让教育更为宽松,为学生们真正的幸福着想,家长和教师应该有更为多样的价值观。

在教育儿童之前我们要了解儿童。儿童是怎样的呢?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生活欲望的儿童形象,是一个从出生起就充满了欲望和能力去交流与体验世界的形象是一个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个人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勾勒发展地图的儿童形象。儿童创造出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之舞的情境这种生命之舞本身就是儿童及其真实生活。我们了解了儿童及其本质,我们就应该相信儿童的力量。帮助他们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强大的学习者,自由的创造家,温暖的社会人。

河口先生认为理想的教师是虽然在心中担心“这孩子这样行不行”、“虽然吵架了,还是先让孩子自己处理吧”,但仍然能安静地在一旁守护。而怎样做到这样不慌不忙呢?“发现乐趣”是河口先生给的建议。他认为,作为教师,重要的一点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乐趣。如果自己也不高兴,让孩子“自由自在”也是一句空话。要让自己的工作更快乐,就要观察孩子,而且是用温暖而长远的眼光来观察。如前所述,对孩子不立即出手,而是用温暖的眼光守护着,你就会发现孩子会作出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一来,你一定会发觉原来每个孩子都有着这样光辉灿烂的表情。

我们对待孩子,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孩子。在培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把孩子看做“机械”,而要把孩子当做“植物”,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而要耐心地,愉快地观察孩子的成长。这样教师也能愉快地工作。

书中有一个事例给了我很大触动。有一位幼儿园老师一边逐页给孩子们看图画书,一边读给他们听,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也许有人会觉得,在动画片存在的时代怎么还做这种陈旧的拉洋片一样的事情,但实际试试看就会发现,孩子们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喜欢。由于这里出现的不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而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这么精彩。老师一边读着图画书,一边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被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眼睛熠熠生辉。由于这种体验太精彩了,当家长们到幼儿园参观时,老师也想把读图画书的情形表演给他们看。老师的心中有些得意,他想让家长们也看看孩子们那熠熠生辉的眼神。但是,就在故事快要达到高潮的时候,有个孩子叫了一声“我要。小便”。老师本来打算不加理睬地继续读下去,但这孩子平时就不安分,这时已经站了起来,看上去似乎当场就要尿出来,无奈之下老师只好带这孩子去上厕所,等到回来时,孩子们已经七嘴八舌一片喧闹,根本没办法继续读下去。老师觉得自己的脸被丢尽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会遇到,有时候自己上课的时候和学生的交流很好,但是当我们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一心想好好地表现自己,忽视了和学生的心灵交流,对学生的关注少了。没有了当初上课的感觉,还要觉得是学生不好好配合。事例中的老师是个善于反思的老师,他在事后的回忆中反思了学生的行为,并未一味责怪学生,而是恰恰发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心灵的交流,以及孩子为了建立一对一的交流而打破老师的表演。我们其实也正要像这位老师一样,不要一味责怪学生的不配合,而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

河口先生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教育方和受教育的关系以及心灵的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