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这4个字经常占据着新闻“头条”。的确,在日新月异的现在,一切都在“飞”一样的变化着。所以,终身学习早不是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要在做着的事情。那么,学习什么才是未来需要的呢?什么样才是价值的学习呢?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Future Wise,future),作者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
珀金斯教授认为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教的内容存在的三大问题:一个是过分重视学业成就,通俗点说,就是各学科的考试分数,而不管这个分数的高低意味着什么。第二个是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把握。第三个问题是过于强求专业知识,而忽略了与生活有关的软知识。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应该塑造的是“业余的专家”,他们不强求专业知识,却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过高的追求了“准确率”、过多的依赖“课本”?就死磕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上,是孩子们未来所需要的吗?作者以数学中的“二次方程”为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校学过“二次方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会用到二次方程吗?很少,少到几乎没有人。学了不用,这种知识应学习吗?如今大数据广泛的应用在我们周围,对人们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否可以增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呢?换句话说,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具有生活价值”。这也要求教师需要调整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珀金斯教授还进一步强调:值得学习的知识应该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全局性的理解。也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全面的,生动灵活的理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触类旁通,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怎么才能让孩子深入地思考一个东西?怎么才能让孩子产生对某一个概念的全局性理解?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讨论。例例如: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当一个人拖延懒惰地时候,你不应该批评他拖延和懒惰,而是应该带着他邀请他和别的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就是人为什么会懒惰?懒惰会有什么问题?以及我们怎样去解决懒惰。从全局性去理解,从而帮助孩子解决懒惰地问题。生活中90%是用不到全局性理解的,这时候用的是配方知识。一个具备全局性理解的人有三个重要的优势:1 定向 ---遇到任何状况,做出自己的智力判断,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不会随大流。2 慎思---审慎的思考问题,而不是轻易的得出一个心血来潮的结论,或者是特别不具有科学性的迷信的归纳法简单总结的一个结论。3 深入学习---他和一劳永逸的学习是不同的,他需要不断地跟踪学习和思考。
我们需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又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