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节日课程故事之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文化是一种积累,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和更新,不致面临被湮没和扭曲的命运,是我们的少先队组织应切实肩负的重任。通过创新节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培养、拓展少先队员的素质;引导队员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和享受,为少先队员创造一个利于创新和主动发展的大空间。
一、创新节日课程,发展队员能力
1.创新中队会,发展合作能力
中队活动是围绕传统节日主题开展的活动型课程,它是以队员为主体,通过中队会、十分钟微型队会、中队自主实践活动等形式,让队员在节日素材整理、队会交流、小队讨论、节目编排的过程中达到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的自我教育目的,引导队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礼仪及道德精神。
2.创新实践课,发展创造能力
中队实践课就是完全由队员设计实践活动,活动课的主题、内容、形式都结合传统节日主题,由中队辅导员和队员自主确定。所涵盖教育主题不尽相同,如清明节的祭英烈扫墓活动、端午节的巧手包粽子活动、中秋节的亲子团圆赏月活动、春节的敬老院慰问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中队实践课,让队员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从小培养队员的感恩、奉献、爱国意识。
3.创新网络课,发展综合能力
网络活动课就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少先队员的节日课程具有信息化的辐射作用。将少先队节日课程与学校计算机课以及红领巾社团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利用少先队微博、少先队网站、中队博客等各种渠道让孩子们学会上网自主学习、网络宣传、活动设计、发出倡议等,如清明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十?一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让网络活动课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和传承节日文化、发展自身综合能力的乐园。
4.创新学科课,发展探索能力
创新学科课就是有效整合学科的教育资源,挖掘蕴含在课堂教育中的节日教育内容,如语文课的节日诗歌朗诵、思品课的思想道德教育、音乐、美术课的情感价值目标等有关于节日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有效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队员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从而利用传统节日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采取多样形式,凸显主体地位
1.知识传授法。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队员进行一些知识的传授,能够较短的时间使队员获得较多有用的知识。
2.资料调查法。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队员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调查体验法。通过组织队员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队员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这类活动是为了让队员获得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
5.教学游戏法。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6.参观访问法。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队员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
三、在继承中发扬,研发课程教材
少先队节日课程教材的研发要针对少先队员对传统节日认识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编写中华民族典型的传统节日作为少先队员学习的课程教材内容,可以为队员打开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能激发队员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欲望,能激起队员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敬仰,有助于队员走进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少先队节日课程教材可按照节日的先后顺序,选择八到十个传统节日纪念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由浅入深地选择一个切入口进行教材编写,力求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中国传统民俗节日课程可按照一个传统节日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按年级的递增又可分成五个主题的主线进行编写。每个主题分别设计“起源由来”――“实践体验”――“问题思考”三大板块。在三大板块具体内容的设计中,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思维发展,符合时代特征,尽可能选用学生喜爱的、生动形象的词语。
少先队节日课程教材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主,搜集整理节日的习俗、人物、故事、诗歌等相关资料,每个节日都配合上实践活动的指导建议,让队员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锻炼能力。
在少先队节日课程教材中加入国家法定纪念日。如9.3抗日胜利纪念日、9?18纪念日、12?13国家公祭日、毛泽东纪念日、雷锋纪念日等具有特定意义和历史背景的新增纪念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教材内容上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并能有效地整合学科资源。
总之,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了深刻的民族精神,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是加强德育效果的有力途径,同时也是落实“三热爱”教育,“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引导队员挖掘节日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提炼其中的民族精神,并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民族精神,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盖国梁.《节庆趣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
[2] 傅建阴.《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2005(5).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