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9月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鲍莉     来源:原创

借助新优质学校评比的平台,我进行了第一轮的磨课。我先进行了课堂模拟展示,《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已经磨过许多遍了,这次的感受又不一样。

我觉得我的这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通过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十” ,促进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的程度。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 十” 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课一开始,我直观地引入小棒,借助小棒数一数、捆一捆,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 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2、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12的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课堂上,小朋友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摆可以看得很清楚,并由此明白12的组成是1个十和2个一。这里,学生可以体会到这样摆的特点和好处,就感受了12的意义。这里,老师只是提出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完成12根小棒的数数和“看得很清楚”的摆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3、让学生通过数数、观察,进一步形成数的组成表象,并能抽象表达。  

    “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和数出12根小棒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和初步了解12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学分两个层次安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表象,加深对十几和二十是多少的具体意义认识。第一层次是其他十几的数,第二层次是20。老师先摆出11、1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1个十添1就是11、1个十和2个一是12,进一步体验数的组成。接着触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想想还有哪些十几的数,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说数摆数,进一步加深对十几组成的认识。再观察小棒图,可以发现有“1个十”是十几的相同点,“几个一”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和领悟1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在认识20时,在学生摆出十九后面添上1,又满1个十再捆成1梱,直观显示“2个十是 20” ,既可以使学生认识20的组成和实际意义,结合数数,出示相应的数,引导学生认读,理解数里左边的“1”相对于1捆小棒,右边的“几”相对于几根小棒,这样的数读作十几。这样经历由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理解每个数对应的具体意义。其中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活动,其实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重视通过数数、交流建立11-20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具体实践、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练习时教师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直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通过画圈数物体个数,可以进一步建构“十”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强化数的组成的表象。类似这样的活动,无一不对数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一堂数学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其中总会有点瑕疵。结合各位前辈老师的意见、指导,希望下次的磨课更能规避这些问题,课堂更完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