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今天上统计练习第二课时,主要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统计的认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到统计对生活、学习的指导意义。 课上首先练习了教科书第46页的第6题,有关阅读情况的统计。我把范围拓展到上学期,因为本学期刚开始一个月,时间太短了,学生估计还没有看几本课外书呢。学生们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自己的本数:5本以下、5—10本,10本以上。然后我指导他们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一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一人说,其他人全部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学生们明白方法之后,我看到各小组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采集数据。当然,也存在着“非暴力不合作者”,几个男生游离于组织,只等着别人的劳动果实呢。几分钟之后,学生每一小组的数据都采集完毕,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综合表格,把4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结果显示,我班学生看书量主要集中在“5—10本”和“10本以上”,情况还算不错。
第7题,主要是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这一题有一个挑战,表格里面统计项目没有填写,需要学生自己设计统计项目。参照第6题的方法执行后,结果显示,我班的学生视力情况不容乐观。有11人配戴眼镜了。这一题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意义就更大了。我解释了电子屏幕对人眼的危害,主要是光源不一样。看书本,我们人眼接收的是反射光,比较柔和;但电子屏幕是直射光源,对人眼刺激很大。学生们从根本上了解了成因,我想这比一味地说教“少看电视、电脑。”要来的更有效吧。
课的最后,我针对在统计时不认真参与的学生说道;“我们统计,不仅仅要看到结果,更应该重视统计的过程,感受数据采集的艰辛。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所以在采集数据时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