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我的课程故事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珍     来源:原创

我的课程故事

                             ——小组合作中“边缘人”的无意识产生

【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准备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课件展示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表面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逐一分析,然后重点展示中队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口答)

介绍:上面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这样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板书:组合图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补充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

师:我现在想要做一面中队旗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求什么??

生:求中队旗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组合图形可以转化成哪些学过的图形,怎样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想法之后,和你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此时我巡视了每个小组,发现记录单上都有多种解答方法。就想着让班级中几个后进生先来分享他们能理解的方法,从而让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没有点那些眼神中充满自信的学生而是指名平时不太发言的疏同学来回答。)

师:疏同学请你先来分享你的方法。

疏同学:两眼无辜的看着我,就是一言不发。

师:我看到你的学习卡上不是也有几种方法嘛,你就只要分享一种。

随之一阵沉默。。。。。。

其他一些同学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我来讲解。于是只能指名另一些同学来讲解

。。。。。。

课后找疏同学来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方法就是照着小组内其他同学抄写的。他其实一点都不懂,平时的合作也是不参与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了解了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明白了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填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个别学生在单元组活动中不主动,单元组中关注关照不够,容易导致边缘生的出现。学生在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好面向大多数同学,表达呈现尚不够熟练。

【改进方法】

(1)合理分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在了解所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构建,不再按照座位次序来划分小组的作法。在分组时考虑到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业成绩、性格特质、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尽量维持组内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充分照顾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最大化地发挥每个组员的优势。

 (2)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在具体分工时应立足于各成员的个体状况,让每一个组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而不是只将问题布到每个小组,尽量避免分工的盲目和随意。比如有的同学学业成绩较差,可以让他承担信息记录汇总工作;那些性格内向但思维缜密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参与小组讨论,并承担小组最终结论的发布工作。只有每一个组员在明确自己的角色后,他们才会有参与其中的动力。

(3)科学合理、多维度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

在确立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也会注意合作学习设定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层次性指的是设置的问题在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问题的难易程度、能力层级要适中;而开放性指的是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和挖掘。只有设计这样一些多维度、有张力的问题,才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边缘人现象,我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去发现问题,找寻答案,给所有的学生创造更加均衡平等的学习机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有意文的探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