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级卫生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卫生是一种集体活动,整洁干净的教室是他们良好学习的保证,做好班级卫生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卫生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得当的话,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荣辱与共的美德。
在我看来,班主任的班级卫生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讲究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班级卫生,三是做好班级卫生保洁。
一、做好讲究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卫生”听起来是一件小工作,但要天天坚持做好,并非易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弱,卫生习惯差,所以要保持教室每天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似乎也困难重重。因此,班主任就要时时处处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让学生们达成“整洁、卫生的环境是良好学习、快乐生活的保证”的共识,否则值日生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与此同时,利用班会、夕会等教育契机向学生传递:“随手扔下的是你的人格,弯腰捡起的是你的美德”,“做一个文明优雅的小学生”,“有教养的人是不会乱扔乱丢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二、做好班级卫生
1.排好值日表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块“责任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责任兵,都应该承担好自己的卫生责任,随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养成好的习惯。所以每学期开学,排好值日表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我会根据班级的人数、卫生任务的多少,将全班学生按男女生搭配好,分为若干个值日小组,将教室和包干区的工作作具体的分工,并且细化到每一块地面、每一扇窗户、每一根木条、每一个开关,在开学第一天带每位同学确认自己的值日区域。各组再选出两名责任心强的值日组长,督促每天每组的值日情况。对于班主任来说,开学初要做的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对于每个同学来说,承担的工作量都不大,利用一点点时间就能做好日常的卫生工作,也让班主任以后工作起来会轻松许多。而且因为做在了平时,即使学校有大扫除的任务,也会游刃有余。
2.培训值日生。
值日生有好的值日技巧,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我很重视值日方法的指导,比如扫地时要保持什么样的姿势为最合适,扫把要怎样拿,做好亲身示范(一般都是学生扫一遍,我扫一遍)。在学生值日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细枝末节,记在心里,及时给予指正。并且尝试每周布置一两次卫生技能的家作,如:练习扫地,擦窗,收拾桌子,收集垃圾,如何拖地、何时拖地效果最好,有风的时候如何将垃圾扫得干净等。在班会课上,进行集体值日技巧交流与讲解,再对值日生进行个别指导,争取每一个值日生都能胜任。对于卫生工具的摆放,我也进行了一番管理。卫生工具由每天的值日生按要求拿好、放好,卫生工具由专门的同学来监督摆放情况。
三、做好班级卫生保洁
长期保持教室整洁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时就需要“全班总动员”。说说我的做法:
1.规定每位同学自己的“小公区”:
每位同学的“小公区”为:自己的桌椅下方地面,以及与前后左右同学桌椅相邻的地面,靠过道的孩子要负责自己桌椅旁的过道。
2.做好“下课三件事”:
“换”——换好下节课需要的书籍和本子,并按要求放在桌面上的指定位子;
“捡”——即捡干净自己“小公区”的垃圾和抽屉里的垃圾;
“放”——即把自己的凳子轻轻放进自己的课桌下面,并把自己的课桌椅和同排、同行的同学对齐。完成这三件事后,由每小组的小组长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教室。
也可以尝试一下课间五部曲:一、换书本,二、放凳子(桌子下面),三、摆桌子,四、捡垃圾,五、轻声慢步出教室。让班长喊着步骤,大家边说边做,当大家做好后,互相检查一下,没有问题了,就可以离开教室。
3.做好“放学三件事”:
“收”——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和抽屉;
“捡”——同下课要求;
“放”——除了对齐自己的桌子外,还要把凳子搬到桌子上去放好,方便早晨值日同学清扫。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每次都要班主任亲自来检查,是不切实际的,也让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不利于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开学初,我会抓紧时间培养班干部,尤其是注意发挥劳动委员和值日组长的作用,平时检查工作让劳动委员去做,做得不到位的如何解决也让他自己决定,我只做好他的后盾。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做好值日工作,并负责记录组员的迟到以及打扫的情况。值日生每迟到一次或值日拖拉,第二天继续值日一天,再次迟到或者值日时拖拉,值日一周。当天的值日检查的结果由值日组长汇总,利用早读或中午时间主动报告班主任。我坚持天天听取卫生小组长汇报值日情况,即使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当天汇报也要利用第二天的时间及时补上,听取汇报。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是班级卫生,也应该像学习成绩那样,让学生们展开竞争,进行量化评比。比如,各小组的值日情况,在值日后的第二天早晨,可由几个值日小组长进行小组和个人的量化打分,老师认可后公布,并进行相应分数的累积,每月评选班级“卫生和谐组”“卫生小天使”,对他们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班会大力宣传表扬,发放小文具,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极大调动了他们劳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