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九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亚峰     来源:原创

读《文本分类教学》有感 ?

张亚峰

??阅读了薛法根老师撰写的《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这本书,使我对根据不同文体指导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潜在的教学价值,准确辨识其文体类别,依循文体特征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选文的教学功能,丰富并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

1、识体而读,更准确地领会文本要旨?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什么样的文章就应该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用产品说明书的方法读小说:前者是实用文体,宜作理解性阅读,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后者是文学作品,宜用感受性阅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不辨文体或错辨文体,阅读时就会忽视文本内在的含义,甚至误解作者本来的写作意图。???2、适体而教,更精准的确定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联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与阅读“这一篇”所需要的百科知识师语文教学的智力背景,语文经验和阅读方法则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依文体选择教学内容,体现文体的基本特征和阅读要求,具有确定性。根据文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非教静态的“文体知识”,而是动态的“文体学识”:如何阅读这一个文本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类文体的表达要领等。教材中的选文是经过改编的,有些课文的文体难以辨识和确认。 ??

3、由篇而类,更有效地促进能力迁移。??

?语文能力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必须在阅读了大量同一文体的作品之后,才能逐渐辨别这类文体的文本特征及阅读方法,知道对于这一类作品,应该从那儿入手,要特别关注哪些关键点,思索这些关键点背后的语文知识,找到阅读这类文本的方法与策略,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是一个“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不经历“三”的积淀,就难以获得“一”的提升;也唯有掌握了这个“一”,学生才能将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迁移到同类文体作品的阅读中,实现“举一反三”。将单篇课文按照文体归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正向迁移。这种由篇及类的“类篇”教学是最经济实惠的,可以帮助我们暂时从人文主题的单元序列中跳出来,从文体分类阅读的视角,将一册教材中的选文加以分类重组,形成以文体为主线的阅读单元,改进阅读教学。???4、得体而写,更有利于发展言语智能。?

??写作是一种书面语篇的构造,是有一定的样式的。叶圣陶在《文体》一文中指出:“写作文字,因所写的材料与要写作的标的不同,就有体制的问题”。因此,目的不同、对象不同,写作时的语体及文体也应有所不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