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力量(包蓓芯)
今年又带了两个新班级,三年级小朋友天真可爱,但是做什么都慢,而且似乎什么都不会。就拿每天的卫生工作来说吧,上课了,还是完不成,真是急人!
我忽然想到了上届学生的一件事,是在带这两个班级快两年的时候,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各方面的细节早已经和我形成了默契,这给我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方便。孩子们也摸清楚了我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拍我马屁,什么时候说话适可而止。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孩子们进入了青春期,有些人明显对学习缺乏热情,上课除了沉默,还是沉默。作业字迹也变得潦草了,任务观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我之间,有的只是熟悉,缺乏一种激情、竞争的力量。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每次作业还是那样没有起色,错误率较高,同学们之间也没啥竞争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改变一下方式。前几天我和同学们制定了一个小制度,每次做练习的时候,给自己来一个自评。自评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字迹的工整度,分A、B、C三等;另一方面是根据自己答题的认真程度,也分A、B、C三等。自评和老师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对于有一定自制能力的六年级学生立刻有了效果。在一张练习卷上,字迹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每个人的卷面都很工整。认真的完成,效果自然不同,成绩也明显得有了进步。看来小小的一个改变就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啊!为了进一步巩固这次成果,我又让学生每次作业都评选出最好的十五名,只要满三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这下,学生们学习的兴致更浓了,尽头也更足了。效果马上在一次小测验中显现出来了。这次卷面很整洁,准确率也很高。看来激励的作用还是很有效的,我在心里暗暗得意。
曾经一直以为,高年级的学生思想应该成熟了,对那些咋咋呼呼的东西不一定喜欢。其实,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阶段,都需要鼓励,需要表扬,需要肯定。心理学上激励主要是指激发的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像所期盼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期能力的发挥回达到80%-90%。
适当的激励,适当的表扬,还是能给他们心理极大地满足,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有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只需要在旁边适当的制定一些能达到的目标和小制度,起一些引领作用就行了。在今后的日子里,适当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