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9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蔡晓娟     来源:原创

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课是新教材中的比较有难度的一节课,以前策略的叫法是替换,现如今改成了假设,虽然叫法不同,但是课的本质是一样的,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假设这一策略将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使得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

下面主要说下:上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重视对比渗透。

课的开始,在学生口答完简单的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题目后,出示例1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呈现对比强烈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我紧接着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展开了新授序幕。正是因为有了比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才切身感受到运用假设策略的好处,才乐于运用这种策略。

二、强调过程体验。

       对策略的体验要经历过程,只有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丰富深刻。本课,在提出问题后,先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然后重点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考过程。假设720毫升全部倒入大杯,或者假设720毫升全部倒入小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想起,都让学生充分展示转化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结合直观图感受为什么要把大杯换成小杯,为什么要把小换成小杯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过于侧重不同方法,而不是着重在假设上,导致学生在后续的解题中还在用不同的方法。

三、及时归纳总结

虽然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要多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但这并不因此就否定或削弱总结与概括的作用。事实上,必要的总结、归纳与提炼对于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清晰的认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假设,以及根据什么进行假设,所以在强调用假设方法解决例题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解决例1 时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困难的,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提炼,学生对假设的策略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可以在解决问题中实际正确地运用假设的策略。

本节课虽然顺着我的设计思路上完了,但总觉得有些地方没到位。比如有些题目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而采取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有对关注学困生还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时时的去关注他们,不能只考虑课堂的时间安排,而忽视了他们。

总而言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己觉得有成功,有不足,成功的是要继续保留,不足的一定要积极改进,从而能够上好每一节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