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漫话》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教育漫话》,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二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明白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简单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再读《教育漫话》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探索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洛克忠告父母要在开始接受学术课程之前,小心地养成儿童的身体“习惯”。《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等。教育要努力发现和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他将德行定义为自我克制与理性的结合:“一个人能够克制他自己的愿望,牺牲他自己的倾向,完全遵循理智的指向,尽管欲望倾向于其他的方向”。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它就是我们的身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做为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的范例,只着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对待过这类事情。一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也最容易接受情感的影响,只要我们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品行加以引导,就有如这张纸上描绘出五彩绚丽的线条,会勾勒也饱满的七彩图,德育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抽象的,并不像语文汉字那么直观有迹可寻,只能通过我们 不间断的正面教育,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变量变为质变,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道德修养稳步形成,使良好的品行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在未来将要步入的社会大染缸中 锻就一付金刚不坏之身.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掩卷沉思,我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