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芳
这个月听了好多课,有本校老师的也有外校的。其中,林南小学王晓波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父亲、树林和鸟》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也教三年级。初读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是散文形式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略深了,可以抓的点比较多,如果让我设计教案,我会感觉无从下手,很迷茫。这堂课她上得很扎实,设计得也很巧妙。首先,她的课上得很扎实,她抓住了一个关键句“父亲一生中最喜欢树林和鸟”串联全文,展开教学,让学生每教完一个点就读中心句,反复读,加深印象。她在课堂上善于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深入品味,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其次,她的课设计巧妙,她通过对比阅读,通过父亲和我不同的表现来感受父亲对鸟的喜爱。在课堂上,她不仅解读了文本,还扩散到以后遇到类似的文本可以怎么解读。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要点“学会观察”来教学,教会了学生观察的时候可以运用身体所有的感官这一观察方法,也教会了学生写作方法。
听完这节课,结合我自己上课,我觉得新教材对于写作方法、阅读技巧、观察方法、理解课文字词的方法,这些方法很注重,所以课堂的容量很大。比如《搭船的鸟》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一个动物,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也要求学生能抓住几个动作来写动物运动的场景;《海滨小城》要让学生学会抓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我看了很多教学视频,几乎第一课时就把文章内容教完了,第二课时都在教学写作方法,阅读技巧。这样的教材和教法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很有优势,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可是,三年级的孩子,字词还掌握得不扎实。课堂上教得少,一些学生回家后,家长根本不管,默写情况就很糟糕。形近字、多音字、近反义词,他们掌握得不扎实。我感到很纠结和迷惑,教学的时候基础不扎实,怎么能为写作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教学的时候,我常常迷惑,第一课时应该怎么教?以前的教材第一课时,主要就是生字词的教学,扎扎实实写字。第二课时是理解内容,文章写作手法和拓展只是稍微涉及。现在的教材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怎样深教材浅教,怎样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字词,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