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数学中的阅读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珍     来源:原创

数学的阅读
    阅读,数学课上?联系不大吧!很多人都认为: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课上的阅读没有那么重要,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会计算就行。其实不然,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与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阅读和理解,这种看法显得有些太片面了。且我们现在的数学命题,与以往相比,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它: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一道题中有用的和干扰的信息罗列了一大段,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怎能去择有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呢? 本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他们的阅读:

一、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的读题。 特别是文字信息比较多的数学问题,它包含的数据信息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耐得住性子,不急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罗列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一遍不行,可以多读几遍,对题目中的信息要做到了然于心。

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从而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文字信息题中,往往存在一些“关键词语”,如“刚好”、“是”、“等于”、“恰好”等等。很多学生读题是只注重题中的数据信息,对这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以至于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教会学生充分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 有些数学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题目中会隐含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圆柱的表面积的考题,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和做一对这样的水桶需要多少铁皮。一个“无盖”和“一对”都是很关键的信息,有些学生却在关注数据信息的时候而忽略掉这些很关键的条件,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读题。

四、要教会学生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 文字叙述越多,可能对学生的干扰性越强,有些学生往往还没读题之前就产生了畏惧心理,错误的认为,这么多的文字叙述,这个题的解答一定很复杂,其实有很多文字只是起干扰作用,对我们分析这个题是没有用的。还有就是,当一个题中出现大量数字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这些数据,可以对数据按单位分类,还可以按时间上的前后分类等等,这样看似复杂的数据也变得有条理了。

近期在进行第一单元的复习,在练习卷中发现孩子们虽已知道一些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但明显还没有真正的掌握。练习中单位上的不同能找到,但有一题中“在四根柱子......”很多学生没能读出“四根”这个数量。还有一题“距箱口有()厘米”这里的“距箱口”有些孩子不能理解。近期的练习卷都多多少少反映出孩子的阅读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解题能力。

不过从失误中找出问题,从问题中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才会一点点地成长起来,逐渐接近成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