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二次磨课反思
借助新优质学校评比的平台,我进行了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是以课堂模拟的形式进行,只是稍微修改了些细节。但是第二轮的磨课是现场课堂教学,有待思考斟酌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
我觉得我的这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通过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十” ,促进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的程度。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 十” 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课一开始,我创设了小动物们买铅笔的情境,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然后通过买10支铅笔的不同拿法,得出“10个一是1个十”,并且直观感受1捆是1个十,直接拿比较方便。随后借助小棒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2、让学生通过数数、观察,进一步形成数的组成表象,并能抽象表达。
在“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和数出12根小棒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和初步了解12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学分两个层次安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表象,加深对十几和二十是多少的具体意义认识。第一层次是其他十几的数,第二层次是20。老师先摆出11、1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1个十添1就是11、1个十和2个一是12,进一步体验数的组成。接着触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想想还有哪些十几的数,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说数摆数,进一步加深对十几组成的认识。再观察小棒图,可以发现有“1个十”是十几的相同点,“几个一”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和领悟1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在认识20时,在学生摆出十九后面添上1,又满1个十再捆成1梱,直观显示“2个十是 20” ,既可以使学生认识20的组成和实际意义,结合数数,出示相应的数,引导学生认读,理解数里左边的“1”相对于1捆小棒,右边的“几”相对于几根小棒,这样的数读作十几。这样经历由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理解每个数对应的具体意义。其中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活动,其实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3、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重视通过数数、交流建立11-20各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具体实践、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
练习时教师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读直尺上的数,按顺序数数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通过画圈数物体个数,可以进一步建构“十”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强化数的组成的表象。类似这样的活动,无一不对数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一堂数学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其中总会有点瑕疵。结合各位前辈老师的意见、指导,希望下次的磨课更能规避这些问题,课堂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