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0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蓉2     来源:原创

这本书买来已有两年之久,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去阅读它。最近,我终于捧起它开始阅读,读着读着,感觉自己不知不觉走进了k老师的故事,走进了她的教室,感受她来自鲜活生命的教育幸福。她,如此用耐心呵护学生;她,如此用温暖触摸学生;她,如此用微笑感染教室;她,如此用真情引导学生。在她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微笑,其次才是教书。在这本书里,我常常为k老师对孩子特有的包容所感动。

一、坚持“从孩子身上学习”

“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单纯的事。”她告诉我们,把孩子当做学习对象,从孩子身上学习,孩子就会焕发出创造的活力,也会自然而然的从老师身上,同学身上、课本上、世界上吸纳雨露和阳光。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觉是K老师一直身体力行“从孩子身上学习”这一点。

二、遵循“孩子自己的方向”

在她的眼里,知识一点也不重要,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才最重要。有个孩子在停车场学会了认字,这种认字与在课堂上学会的认知结果没有任何不同,但意义却有天然之别。后者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没有意义的教学学习不会真正发生。

三、舒展“每个孩子的心灵”

有人说,自己最喜欢的便是诗和远方。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的心灵的窗户。而在k老师的故事里她非常着重培养的就是孩子们作诗的能力。她的作诗不是那种专业诗人的严格的诗,而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任何想法,境界或者内心的诗。她的教学不是一堵堵墙,而是一扇扇窗。她用温暖的阅读引导孩子沿着灵魂的无数条路径行走。她拆除了师生沟通的围墙,心灵隔膜的围墙,让每个孩子都在心灵的舒展中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诗人。

k老师的教室没有围墙,有的是自由而广阔的天地。而同为老师的我又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我想能够陪伴学生成长,能够参与他们的人生,能够心平气和地启发和引导,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