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听你讲道理
最近又有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跟他怎么讲都不听,我每次听着都要长叹一口气,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自己讲话的方式对不对呢?
有人说:“最没用的育儿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此话一出,肯定会引起很多家长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放任孩子不管吗?
孩子当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被动。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家长讲道理孩子不听?你不妨换个做法。
一、“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问出口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家长自己都表里不一,还拿什么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呢?教育的前提是:执教者先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境界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
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孩子的发展。
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卢梭曾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