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班主任说起做班主任的经验,都会讲几个“心”,几个“爱”,几个“勤”,但我却说,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要学会“懒”。为什么要“懒”呢?因为有句话说得好,“懒娘支使勤孩子”,我们只有学会“懒”,才会有学生们的能力发展的最大化,才会有学生们自我管理的空间。而且,如果一个班主任做到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事事干涉,那岂不是要把自己的个人时间全部消耗掉?我不想做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我也不想做一群庸才的班主任,所以我要偷懒。当然,我这个“懒”字是有讲究的。要在该“懒”处“懒”,该出手时就出手。必要的指导,必要的约束,必要的规范,一样也不能少,但一定要给与学生自我施展的空间和机会,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锻炼。
在管理班级时要“头懒”。每学期初始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行制订班级管理的方案和规则,当学生征询我的意见时,我的答案总是“你们认为呢?”“你觉得怎样更合适就怎样做吧”。班里的事情凡是能够发动学生做的我都绝不越俎代庖,而是鼓励他们去做,诸如体育、卫生,手抄报的安排设计和实施我都“袖手旁观”。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仅带来了班级管理层次的大提升,还使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要“眼懒”。我们要勤于和乐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缺点和短处。这并不是主张我们可以漠视学生的“缺点”,而是要对他们的“缺点”持宽容的态度,当学生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我们要积极地暗示他们去发现,当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再装作原本就没有“看到”过他的这些“错误”。这样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面子”,有利于他们摆脱尴尬,树立自信,其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在批评学生时要“嘴懒”。我们不要一见到学生的缺点就劈头盖脸、喋喋不休地批评个没完没了,而是要“缓刑”,给学生一个自省的“缓冲地带”,并创造有利的时机让他们进行反思和纠正,这样做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你是在真心地帮助他,减少与你的“情绪对立”。
在劳动时要“手懒”。我们时常会见到有的班主任在“主动”或“被动”地帮助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现象,久而久之,定会养成学生强烈的依赖、懒惰习惯,并导致责任意识的逐渐缺失。我们主张应该由学生完成的任务就一定要求学生完成,班主任万不可“代办”,这有利于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树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不过班主任的懒也要分层次和阶段的。不能一下子大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懒,不知不觉地懒。由偶尔的偷懒,到习惯性的小懒,到端一杯香茗,掩一卷闲书,坐看厅前花开花落,仰观天上云卷云舒的有意境的大懒。但班主任的“懒”要注意心不能懒。如果班主任的心都懒了的话,那别的可能就懒不起来了。
有句俗话说“大懒指使小懒,小懒没有指使,只有自己干”。班主任要学会懒,要从替学生干,到只干自己的,再到吩咐学生去学着干。遵循这样一个懒的过程的话,你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的轻松自如,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作班主任的妙处。这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