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蓉2     来源:原创
当坐在电脑前敲击着一个个按键时,我猛然间感觉到为期三年的工作室学习要告一段落了。当初有幸加入工作室,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学习的热情还在燃烧,如今却要进行总结。纵有万般不舍,无奈时光匆匆。却也无需叹息——因为,回头望去,收获满满。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听课和讲座中学习   进入工作室以来,听了很多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些精彩的课堂里,我不断反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比如巢红开老师上过的《认识图形》,在游戏中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幽默风趣,让学生特别喜欢,这也令我十分向往。王素旦老师紧扣工作室游戏化的主题,从游戏激趣导入,唤醒学生的经验,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完整认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在这个学有过程,教有留痕的课堂中学生有了自我对于字母表示数的认识。林老师采用孩子们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导入课题,通过个体整理、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帮助孩子梳理知识,并给予学生强化训练,将一节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卢老师不再简单地给予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究得到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师傅的课堂更是独树一帜,她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收获了多少“鱼”,更多的关注学生收获多少“渔”。她的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这源于她对教材和教师用书有一种啃骨头的精神,庄校长在课上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自己为主导,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 在工作室的这几年,我也听到了不少精彩的讲座。每次讲座,其内容都是主讲人多年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从讲座中能够获得技术层面的指导方法和思想层面的宝贵启迪。 二、实践出真知——我的公开课 进入工作室以来,我一直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出现的。因为我发现工作室里的成员都非常优秀,他们的每一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一堂课都是越来越精彩。  2017年11月和2019年3月分别上了两节公开课。通过这两次公开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上一节好课多么不容易,需要不断去试讲,不断地思考,更需要名师的指点。非常感谢师傅和工作室的兄弟姐妹,在课堂的引入、学生活动的开展汇报、教师的语言以及课堂板书等方面给我提出了非常多的宝贵意见。 三、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收获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一本书凝结的可能是一个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智慧结晶。师傅庄校为了我们的进步,向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赠送了几本书。每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静静地打开这些书,寻找解决的办法;每当我空闲的时候,我也会静静地打开这些书,汲取思想,积累经验。这些书,一样给了我诸多收获。举例来说,读了《备课的变革》一书,我进一步明白了应该如何备课;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想方设法使之成为乐趣,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既要严厉,也要适度宽容;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等等。种种收获,不胜枚举。唯有将之一点一点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不枉师傅的一番苦心。 为期三年的工作室学习很快就要告一段落了。我想,与其说是一个结束,不如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在工作室的三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非常感谢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师傅和师兄弟姐妹们的关心、指导与鼓励。今后,我会继续把在工作室中学到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