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高扬     来源:原创

近期看了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里面关于如何审题的一节颇有感触,波利亚说过:“对你所不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是愚蠢的,为你所不希望的目标工作是悲哀的。”。他指出:审题时要弄清已知数据是什么,未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要求解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矛盾的。那么,什么样的题目能很好地体现审题的价值?如何让学生读题后与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直接”建立“有效”的联系?“直接”指学生独立读题后,无需教师的解释和提醒。“有效”是指正确、不存在误解的情况。学生的审题状态是,首先要把题目读完,其次要多读几遍,那么每读一遍的价值是什么?看来经验是有用的,但要看什么时候用。把经验用错了地方就是教训。能把自己碰到的难处说出来,那就是水平。审题就是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量和已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建议学生,题目一般读三遍,第一遍理解题意,第二遍分析关系,第三遍确认算法。不能读一遍就动笔,更不能读0.7遍、0.8遍。2.关于“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语句摘录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理由:是它深深吸引了现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节好课的第二个理由:是它凭借数本身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学生,而不是依靠数学之外的其他什么东西。一节好课的第三个理由:是以教材材料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吸引学生,教给学生的是思考过程和数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过程。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提醒学生要多读几次题目,可是对比华老师的“读三遍”的指导方法,显得很笼统,而华老师的指导方法很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于是,我也把这样的读题方法介绍给了学生,结合本班学生读题时经常有跳读的现象,这是读0.70.8遍的现象,以及遇到学生做错题时,就问学生是否认真读题?读了几遍,用实例教育学生,相信效果会比直说道理更有效。另外,波利亚说过:“对你所不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是愚蠢的,为你所不希望的目标工作是悲哀的。”。这一句名言也很适合教育本班学生,因为他们经常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就看似轰轰烈烈地回答问题,可是这其中却有一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实际上他们说的话语该问题没关系,而不能达到真正理解的效果,所以把这句名言跟学生分享后,不断提醒,要对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才是聪明的。通过这个事例逐渐达到改正“乱回答问题”的目标。我觉得这三个标准很实在,简单明了。第一个标准“吸引学生”,我很认同,每次我们外出听课时,凡是能吸引在座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的课,都会受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所以,在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眼神中可以判断这节课是否成功,当学生的眼神能紧紧围绕你转的时候,学生正听得入神,当大部分同学的眼神是呆滞的,那么作为老师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次,学校里的主任来巡堂,当是我站在教室的后面,学生都转过身面向我,很有热情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她很惊讶,还以为我在讲故事呢!其实,我当是在讲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把这道题与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身临其境,想象后再理解,那么学生会对这些题感到很熟悉的。所以,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跟学生的眼神沟通、肢体语言的恰当应用和对知识的讲解方法是否到位都很重要。也就是说,一节好课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老师的人格魅力、数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思维方式的巧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