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老师都不太愿意选择计算教学作为公开教研的内容,因为计算教学一般都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听课老师。但其实计算课也能上出丰富的内涵,同样也能引思启探,妙趣横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计算,其实是为了用,所以如能算用结合,就能彰显计算教学的价值。所以计算教学既要关注“算”,也要关注“用”。比如在三年级教学口算、估算、计算时,就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为素材,设计不同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展开采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合理性的讨论,让学生在多种问题的解决中,不断体会三种算法的实际价值:能口算直接口算,不能口算,再用估算和计算;再估算和计算的选择中,也逐渐形成体验,能估则不算,估算不能解决,再使用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具有强烈的生活意味的学习中,体会学习的真实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
其次 ,在学习方式上,如能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学生则会主动而深入的参与学习。所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课上如能将这两点落实好,也能成功的带动学生来饶有兴趣进行计算学习。如在对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教学中,因为之前90×4,120×3口算已经学会,但又受到乘数末尾没有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影响,孩子就出现了90×4=364,120×3=363,这样的错误。于是,基于孩子的问题,我就提出: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中,我们还缺乏对谁的研究。学生立刻就回答:缺乏了对0的乘法的研究。于是,顺势而导: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有关0的乘法以及有0参与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于是孩子们带着这个任务出发,开始了对其的探究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也特别好。
再者,计算教学如果能注意对“延伸拓展”一块的挖掘,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很好地提高知识架构的能力。如在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教学中,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到探究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前后一致性。如果适时进行拓展:这一运算顺序是否适合四步甚至更多步的混合运算?如果相关混合运算的式题中含有括号,原先的运算顺序是否也会保持一致?鼓励学生从原有的计算经验出发,进行大胆的联想,会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整体建构,也有助于他们培养和发展推理、迁移等数学学习的能力。
枯燥乏味不是计算课的代名词,用心设计,计算可同样能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