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2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梅晓兰     来源:原创

读《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有感

众所周知,知识与能力应该是知识顺应能力,知识只有彻底转化为能力后,才能称之为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反之,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及时对所接收到了知识消化吸收,忽视随后的能力培养,只会造成消化不良,最后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动力。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受益匪浅。在知识和能力失调的状况下,苏霍姆林斯基很形象的打了个比喻,就像孩子得了胃病一样。那怎样才能疏通“胃病”呢?

首先让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然后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一个事例。他在教小学生阅读原始人的生活故事时,他在黑板上挂上一些挂图,通过学生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如,学生在朗读时眼睛是否离不开书本,以至于在朗读结束时也来不及看黑板上的挂图。他们也许会记得书本中更本就没有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说明这个孩子还不会阅读,眼睛离不开书本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只有让阅读成为理解的阅读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联系起来,让语言变成他们自己的意思并能熟练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始终是在思考着的,他会变得有理解地去阅读,他会学会思考,他的头脑也会变的越来越灵活。而培养学生学会理解性的阅读,必须有一系列练习,如低年级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书讲故事活动。

在学校里,我每天的午读时间,让孩子们听一个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知识表象,产生第一次语言自我加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这个讲述的过程就是对故事的再加工再提炼,属于转化成自己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必须思考,必须有思维的活动,否则是不可能讲述出来的。

第二,在熟练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边读边记的能力。“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一句话很真实。每当考试,做卷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不但书写认真,而且作业及时完成。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孩子听写。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搜集和加工事实的技能,培养他们边学边实际运用的能力。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又是很纯理论的东西,为了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将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实际现象结合起来,结合的越多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越透彻越牢固。也就是培养学生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将会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的灵活运用,不致于变成僵死的,不再发展的东西。

正如洛克菲勒对他儿子说的那样:“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你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快速的阅读能力和自动化的书写能力,并从书本中走出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真正相互联系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关系协调,走上健康发展的教育之路。在这一方面,孩子们刚刚学的拼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拼音学完后,我让孩子们给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表音,活学活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