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谐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有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吴玉亚
和谐的家庭是造就孩子健康个性的摇篮,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造就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生养生养,对于父母来说,不仅要生,更重要的是养,生而不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生而不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当下的很多父母们在还没有学会如何做父母的时候就匆匆忙忙的做了父母,殊不知,做父母是一门学问,殊不知因为不会养而带来孩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接触诸多的问题学生时,特别是后进生孩子的分析,如果接触到家庭,都可以找到深层次的原因,真的是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造就什么样性格的孩子,父亲的暴躁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母亲的暴躁容易让孩子形成缺失感,父母的吵闹容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父母的离异容易给孩子带来人格上的缺陷。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有的父母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当下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教育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改变家庭的不幸,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更多家庭的矛盾。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更要重视特殊孩子身心成长,从孩子个性养成的高度出发,做好为人师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