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
卢 静
这学期,在征求了计划家访学生的家长意见后,约好了家访时间。我和我的副班主任孙老师开始按计划进行家访。
我们家访了两个孩子的家庭。其中万同学是在学习或行为习惯上缺乏自觉性的学生。走到孩子的家中,孩子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原来老师也在关注自己。我们和家长探讨了孩子的学习,并看了孩子的作业。她的妈妈很是向我们吐槽了一番她在家不自觉作业,拖沓的表现,看得出来,妈妈的震慑力已经日渐缩小,万同学有点叛逆不听话了。于是我尽量多为家长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同时督促家长进行学习,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如果家长不学习,就会出现现在这样:面对孩子束手无策,除了强硬的教育手段打压孩子,毫无办法的局面。而这样的教育方法,也更加促成了未来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到了青春期,便与父母之间形成了一道坚冰,出现严重的交流障碍。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最后我们和家长约定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在交流后我感慨的是像万同学这样情况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疏于管理或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现在班级中有二孩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而当家庭成分越复杂,孩子在家庭中越需要关注,但往往家长们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一味强横的态度和命令,就会管不住渐渐长大的孩子,他们出现叛逆的可能性也越高。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教育,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是妈妈的责任,也应当而且必须要有爸爸的参与。丧偶式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们家访的另一位学生家中,爸爸是教育的主力,妈妈是辅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相当亲和,孩子也比较优秀。
家访,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因为我们交流的地点变了,环境变了,所以孩子的表现也有很大不同,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与家长的交谈,我更加看到了这些孩子的可爱之处,因为爱的增加,所以面对孩子时心理也会更平和,也会更客观地去看待孩子,可以更冷静地思考,如何才会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我发现自己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初心。
同时,这一次次的家访,也让家长看到了老师的本心,因为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得到了老师的助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对于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家长也会给予班级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每一次家访,我都是满心期待的前往,家访后,又心满意足地离开。更好的教育是源于一份爱,更源于一份责任,源于对学生的了解,愿良好的家校沟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