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谁》读后感
李菁
刚拿这本书的时候,原以为又是一本长长大篇讲大道理的书,太古板不适用于现实,但当我开始阅读之后,却发现,这本书丰富而有趣,李镇西校长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一一进行整理、归类,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想法。
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在学校教学楼下面建了一个一百多米长的开放书吧,所谓“开放书吧”,就是把许多书放在书架上,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都可以随便翻阅,不需任何借阅手续,也没有人看管。起初反对的老师很多,无非是担心这些书会不会丢失。读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们学校的真真阅览室,同样是开放式的书吧,想必这书吧在开放前大家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担心吧!但是,李镇西校长却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说,就是要营造一个自然而然的教育环境。
可是,没过多久,开放书吧的书真的丢失不少,学校老师便连忙建议要把图书室关起来,但李校长却坚持继续开放!他觉得,这些书之所以流失,是因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否则孩子是不会冒着风险偷偷把书带回家的,说不定这本书会让他爱上某门学科,崇拜上一个英雄,甚至改变他的人生。但是,他并不是说放任学生私自把书带回家,不诚信的行为是肯定要进行教育的。有一次一个孩子拿书回家被发现了,李校长与这个孩子亲切谈心,并要求孩子写出书面检查,在全校公开检讨。但是,这份检查报告,由李校长亲自来读,并隐去学生的姓名,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保护了犯错孩子的自尊心。
读到这里,我不禁佩服起李校长的教育智慧,这个开放书吧,其实是对每个孩子的道德考验,他为孩子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小天地,这种道德教育,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为这一切,本身就是孩子真实的生活。
归根结底,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就应该像青草一样朴素,像小花一样美好,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