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二月教育随笔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殷霙     来源:原创

201912月教育随笔

                   童化课堂教学语言之反思

低年段的儿童对很多科学术语是很难理解的,虽然科学教学要求教学语言要符合科学性,要精确。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语言要落脚在儿童能够接的点上。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石头的科学术语应该是岩石,石头只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语言。教材已经能够基于儿童特点,适应儿童的特征,采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词汇,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改变,五年级的科学课我们教给孩子的是岩石这个概念,一年级我们要转化观念,用“童化”的语言“石头”来描述。

低年级我们主要是培养孩子观察描述的能力。但是如果课堂上我们说我们来“观察”一下石头,学生的反应一般都是很平淡的。他们觉得石头有什么好观察地呀,不就是用眼睛“看”嘛。至于“看”什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他们也是比较难做到的,这时,如果我们改变语言方式,用“童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比如拟人化的语言,赋予石头生命,“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让它来自我介绍一下。”在老师介绍完后让学生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石头朋友,这时学生就会模仿老师那样的描述,主动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花纹、颜色、表面等。细致的观察和到位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慢慢构建出“岩石”这一科学概念的前概念“石头”。帮助低年级学生修正“观察”的前概念,“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还可以用手摸,鼻子闻……借助工具来观察。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多多使用“童化”的语言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教师的“童化”语言在我们的教学中似乎有着魔力般的作用。“童化”语言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亲近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基于儿童,发展儿童,儿童立场是我们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基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