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小城》教学随笔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城外之景,再写小城之内的景象。写城外之景分为海上与海滩两部分,写作顺序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之内的景象,主要抓住三个地点展开介绍,分别是庭院、公园、街道。每提及一个景点,作者都能体现出一处景点的特征。最后,在文末小结全文。
在教学中,我也按照这样的脉络来梳理文章。为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本课时,我给大家设置了新身份,我即为导游,学生即为游客。在轻松的交谈中展开这篇文章,学生的热情也较为高涨。为本课开了一个好头。
在学习城外之景时,我引导同学重点关注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顺序,其实暗含着观察顺序,这贴合我们通常观察事物的一般规律。这点在我们写人、写动物时都有体现,所以我在课堂中也略微提及了一下,引起同学的注意。
同时,城外之景不论是海上还是沙滩上的景象都突出了各自的色彩之美,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课堂中融入了大量的图片元素,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来加深印象。
城外之景的教学放在第二课时进行,重点是中心句的学习。这部分内用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体现,是采用先带领学生分步骤学习第四自然段,再总结学法,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汇报后两小节的方法展开的。在交流中要始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谈感受,如:感受树多一块的内容。文中列举了几种树,有紧接着写到“还有别的许多.......”二者联系,品读出来树多的不仅是数量还有种类。这些凝练的字词表达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总体而言本课的教学进行是较为顺利的,因为有年级组的前辈们精心打磨了教案,又有了多次的听课,所以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在第一遍上完后,朱老师又提出板书的完整话,可以将海上、沙滩也写到板书中,并且可以在板书中写一下小城总体“整洁、美丽”的特点,这样更具完整性。朱老师的大局观与对文本研读的细致也是我要不断学习的。
不足之处:
我课时一的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活泼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以引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