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爱≠越俎代庖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华     来源:原创

≠越俎代庖

A同学,一个安静、内向的女生。在初识却不了解的情况下,她好学、成绩优秀的印象一直占据我脑海。可慢慢地,我发现,原来我印象错误!这个女孩成绩平平,默写、作业错误重重,连最基本的字词都不能牢固掌握!在与家长交流中,她妈妈的一句话触动我心,“在对在孩子教育中,我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现在仔细想想,也许是我包办替代的太多,导致她什么事都依赖我,是我害了她啊!”

是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也比比皆是吗?

放学时,铃声一响,同学们如冲出笼的小鸟,背起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而校门外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早已把校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有的一边接过孩子的书包,一边递上一包牛奶;有的正在走出校门的孩子中寻找自己孩子的踪影;有的则大声叫着自己小孩的名字,生怕他听不见似的;而大多数人还是焦急地等待着……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溺爱的风气逐渐扩大。人人都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无微不至地爱着孩子。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衣、穿鞋,甚至出现了爷爷、奶奶到学校代替其孩子做值日的怪现象;在学习上,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就代替其完成。如此关爱的结果使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劳动观念差;自私、狭隘,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

我们时常会谈论中日两国孩子的差距,中日两国教育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现象:日本孩子意志坚定,勇往直前;而中国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结果半途而废。我想这对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懂得爱孩子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而是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去创造新的世界。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来看,孩子其实是喜欢参加一些劳动的,更喜欢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并增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要,我们家长应该满足他们。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和健康人格密切相关。劳动时间越长,孩子的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美德。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离开父母的爱,但我们在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时,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