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非常文艺——《玫瑰与教育》。它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地书写着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只有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有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记得师傅说过的那句“我们的教育如果能不只是影响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不排除基因的遗传,但不可否认后天的习惯培养更为重要。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她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