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6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     来源:原创

 贯穿兵法于教学中

    《孙子兵法》出自春秋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了。《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脉络交错复杂多变,我们每个人需要一个条理分明,判断清晰的头脑, 来帮助我们对待处理不同人事物。 孙子兵法能够提供我们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架构。我觉得它是一本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奇书。

   我喜欢读一些古典的东西,古就是时间悠远。那何为典呢,典就是常理常则。一本书能流传的越久说明一直有人在品读。

   作为一名老师,需要不断的学习,而我习惯了让书本带给我新的知识。读书有一个功能,对我们个人人生经验做一个整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积累的知识都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成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但是光有智慧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孙子兵法是提供我们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读完孙子兵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是走过失败,走向成功,如何在失败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同时我也有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认知,我学会了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真真实实的体悟到一些成功的经验,孙子兵法很好的引导我走过失败走向成功。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倡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我想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要赏罚分明、鼓励与批评并重;“智、信、仁、勇、严”也是老师需要教导孩子们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一个智慧的教师要具有如何引导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知兵之将”我们要充分的了解教的每一个孩子,采用怎样的沟通方式让孩子能更好理解老师教导的。其实,只要怀着对每一孩子“视卒如爱子”的态度,倾情的关爱每个孩子,再大的困难都变得简单了。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一个班级,一个集体,最重要的的是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适合的方法。学习知识是一方面的,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强调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这对于孩子的将来,对于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将来,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已经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民族了,光靠法律是无法完全的约束民众的不道德行为。而教育,从小的教育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教师应把握教育上的“势”,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变革创新性的教育就是一个势,这是不可逆的,这是将来几十年每个教育人应该去做的事。

   回到孙子兵法来谈,孙子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世界上很多事情瞬息万变,收集资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何为神,我们都听过诸葛亮用兵如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先知先觉,认清时事,提前做完规划。若是能做到悬权而动,践墨随敌,敌变我变,认清虚实,待敌攻虚,那么一定能克敌制胜。

纵观孙子兵法,讲的其实就一个字——胜。胜就是一种全胜观,它不在于树敌灭敌,而是诠释敌为我用的双赢思想。就像计利必计天下利,这里的利不是一己之利,天下人之所向,唯吾之所往。孙子兵法让我懂得了知法则不必用“兵”, 学会审时度势,趋吉避凶,从而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