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参与学习了“人美美育学堂”常州、郑州关于水墨动物同题异构的交流研讨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就此次活动谈谈个人学习感悟。
两位老师都采用微视频将笔墨技法清晰的展现出来,直观生动。濮老师的这节课容量很大,知识点很突出。彰显教师的 基本功很扎实,学生对于国画驾轻就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老师从墨点,墨线,墨块的差异将干湿浓淡的尝试为入手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标更突出。整个环节设计从欣赏大师作品,探寻国画的笔与墨的变化。等第二次学生动手尝试,就有了针对性的效果的提升。老师通过微视频展示两种技法效果很好,节省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去学习,去练习。最后提升环节,走进博物馆,很新颖,也把普通的课堂上的美术课与博物馆的艺术品相联系,让学生从小就种下提升美术素养的种子,映衬了核心素养的学生主题地位。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三次作业练习,层层深入,让学生明白了如何丰富墨色,如何抓住动物特征并用恰当的墨色表现出来。陈老师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教态大方,基本功扎实,环环相扣,让学生掌握了破墨法的基本方法。两位老师的侧重点不同,濮老师侧重于水墨,陈老师侧重于彩墨,两节课的作业呈现效果都很精彩。听完濮老师的课,我认为值得我借鉴的有以下几点:1、教师第一次让学生尝试,进行试误,为最后的评价也做了铺垫(学生学习前后两幅作品做对比);2、整堂课老师比较重视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进行追问,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3、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给出了评价建议,让学生学会提取美术语言进行点评;4、最后德育渗透的环节点出水墨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包括告诉学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传统文化和德育进行课堂渗透5、最后学生作品的呈现:数量多 质量高;6、学生学习完以后作品前后对比,谈谈收获;7、拓展延伸博物馆环节,跟时代接轨;8、评价时可以给出评价建议,让孩子学生学会用美术需要进行点评作品。
听完陈瑾老师的课,我有几下几点感受:
作为新老师,陈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组织能力强,以水墨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属于水墨的第一堂课,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习兴趣,传播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达到以美育人。在提问运墨而五色具,学生在没有前辈经验的前提下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可以将五种墨色的名词进行出示,教师在讲授五种墨色太纠结于五种墨色的辨识,环节设置太多,问题提问没有指向性,语言组织不精准例如在提问林风眠的画和齐白石的画有什么不同?问题提出的太大,学生不知道从哪回答,德育教育,文化教育在课堂中没有渗透。在学生创作环节运用现代手段对学生作品进行实时直播指导这点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