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有感
高扬
在品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时,我发现它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中国教学的奇迹》讲述的是优秀教师孙维刚同志的教学策略。在书的序中便总结孙维刚的教学奇迹:他最高的职务是班主任,却获得了中国教师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将其他学校挑剩的三流四流的“碎末儿”学生100%送入大学,而且55%进入清华、北大。然而,这并不是本书想说的重点,孙老师的教学成功之处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更体现在一个学生人格的成功塑造,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一位孙维刚的学生曾经说了这么话:开学那天,我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品德的培养。
记得大学时老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很多学生都抢着回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群好伙伴;健健康康的活着……孙维刚认为“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他最喜欢的名言。这是他热爱讲台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来源,不但他是幸福快乐的,他的学生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些是做教师的我们最需要学习和体会的,也是我今后要追求和目标。
孙老师班上总有不少调皮鬼,但他总会长期耐心的教育,这些常人看来难教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健康地成长,终成参天大树。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他临手术前,还给一位学生写了五封信。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学生的真诚、温暖、鼓励,更多的是信任。
这就让我想到了陶行知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教育的活力之源,教育的意义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教育要真正扎根于生活,就必须与现实生活场景发生关联。“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为“生活决定教育”,所以陶行知先生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即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陶行知同意墨辩上关于亲知、闻知和说知的分类,而认定自身在实践中体验出来的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亲知也即我们自身的经验,这种经验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因此,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就不能离开生活,而是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以人的生活经验为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养料, 逐渐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从而实现陶行知所说的“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转变。
孙维刚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不计较名利得失的老师,在如今社会上还不是很多。但这种付出会成就更多的青少年成长成才,成为未来国之栋梁。教师职业是普通的,职责确实神圣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需要时刻学习,时刻反省,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尽全力教导我们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