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线上培训有幸听到徐老师为我们诠释教育生活的真谛,现谈谈我的想法。
提起情调,总觉得和教育生活扯不上什么关系,教育生活可以是有爱的,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奉献的,但是怎么会是有情调的呢?怎样才能过上有情调的教育生活呢?苏州科技城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徐瑛老师给我们诠释了教育生活的真谛!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作者是 马克思-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创作人,他在本书中通过很多教育现象案例如何处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本书中对于“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和方法又一次体会到了其重要性。书中也再次提到表扬不可太随意,不可无区别的给予。这样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同时当众表扬比私下表扬的效果更好。
书中还提到教育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还是教育者并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因此也就无法共情,无法换位思考,缺乏敏感性,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深思!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教育的情调,教会我们如何习得儿童的立场?我们要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体验到我们的关心,而不是“有一种冷,叫妈妈或者老师觉得你冷”!
徐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实施关心的过程,分为四个程序,榜样—— 对话 —— 实践 —— 证实。通过这四个程序形成一种关心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
有一种懂,叫老师觉得你懂,我们要彻底打破这种模式,走进儿童内心,建立儿童立场!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被爱的未来接班人,让教育生活充满温情!
要想拥有这种能力,不仅仅这些,更要践行一条路,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彻底打通,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教育融为一体!
徐老师的一段视频,展示了一个富有情调的医生给孩子打针的场景给我们启迪,孩子在打针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恐惧,痛苦,而是开心的,愉悦的!也给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示范榜样,如何实现有了方向,有了目标!
能不能过上有情调的教育生活,其实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生活的答卷,其实每天都是和自己在战斗,我们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每天都在打架,无论谁战胜了谁?最后交答卷的都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努力战胜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过上有情调的教育生活,加油自己,加油,每一位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