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很重要——读《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有感
每一个在自己的行业做到顶尖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这一行都有发自肺腑的热爱,都有舍弃一切忘我的投入,都有不计回报地付出。这是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喷薄的记忆惊涛拍岸》最有感触的想法。
书中说“我当时就教育而言,除了激情,一无所有—-没有教育经验, 缺乏教育理论,更谈不上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尽管有老教师指导,但人家只能在理念上给予提醒,而每天遇到的具体难题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琢磨,别人其实是帮不上忙的,也不能指望动辄就‘请教’别人。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天早读、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真正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周围的许多老师都说“小李舍得干”。现在完全想不起当时我是怎样上语文课的,肯定谈不上什么‘教学技巧’;而那时的课文本身也味同嚼蜡一什么 《梁生宝买稻种》《分马》以及《奔向海陆丰》《纪念白求恩》之类,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我却企图把这些课文讲出点意思,于是我备课相当认真,常常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表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每篇课文都被我批注得密密麻麻,其教案也密密麻麻地写好几大篇。为了及时总结得失,我常常还拎着又笨又重的老式录音机放在讲台上,把我上课的每一句话录下来,晚上在宿舍里重新听-遍, 找出问题,并琢磨这里该怎么讲那里该怎么说。”
当时李老师初出茅庐,对教育一无所知,但是他对教育有着满腔的热忱。他抱着对教育的热爱投入了进去。不会教书就请教别人,就密密麻麻写满教案,就拎着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每一句话,反复琢磨,他甚至“不要命”,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而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名,更不是为了利,书中说“只要我不杀人,干多少干好坏,每个月的工资一分不少”,他可以混日子,但是他热爱教育这一行,所以不在乎得失,毅然扎进了教育事业里。
回想自己一开始做老师的时候也是很热爱这一份工作,为了工作废寝忘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工作的热爱却没有李镇西老师那么持久了。从第一次家长的误解开始,从学生的屡教不改开始,我对工作的爱一点点减弱了。如何唤起自己的初心,如何保持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李老师说“我的学生对我多么好,我是在还债,是在还感情的债”。学生和李老师的感情始终是流动的,也许学生也会误解老师,也会不听话,但是李老师始终看到学生对自己的爱,没有封闭自己对学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