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做了六(1)班的班主任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课堂表现都不尽如人意。6班的学生上课比较乖,但经常会死气沉沉,变成我的“一言堂”。7班的男生在课堂上喜欢随便插嘴,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大有人在。为此,我认真阅读了美国安奈特·布鲁肖和托德·威特克尔撰写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这本书。通过阅读本书,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出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常规
“无规矩则无以成方圆”,课堂上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没有明确建立并持续强调一些规则和常规。事实上,最优秀的教师也会被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扰,但他们之所以优秀,关键就是他们能制定“清晰且持久的规则及常规”,他们清楚地知道如何避免课堂上潜在问题的发生,从而使自己成为出色的课堂管理者。回想自己的课堂上,我虽然也会制定规则,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坚持,有时候又不能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致使课堂出现反复,课堂的效率就不太稳定了。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也要像优秀教师们一样,成为出色的课堂管理者。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必须按照我的要求、规矩上课,并逐渐形成常规,坚持不懈,要使我的课堂逐渐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旦学生开小差或是违纪,只需要我一个眼神或是轻轻的击掌,学生就马上心领神会,改正错误,正常上课;如果学生没能及时领会,我走到座位旁讲课,学生也能及时改正。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教师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当学生看到你“冒汗”时,他们会使尽各种方法做出更多让你“冒汗”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你不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攻击或激怒你。所以,不管你的生活近况如何,不管你在家里、学校要处理怎样的事情,不管你有多辛苦,你都要尽量展现出自己快乐的一面——为你的学生展现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被了解和教导的,所以教师面对着学生的不良行为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在学生面前情绪失控,而是真诚地、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找到能够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帮助或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我所面对的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说到底还都是孩子,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自控,他们喜欢不时地和老师周旋,激怒老师,看到老师怒气冲冲、手舞足蹈的样子,他们反而会感到高兴。所以,在教学中,我绝不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攻击或者激怒我,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在课堂上发火,冷静应对学生的“冒犯”,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相信效果会比“大吼一声”好得多。而且,生气对自己的健康也绝无好处。所以,为了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又从自身健康来说,我都应当想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这本书中的50个小方法、小技巧简单、实用、有效,能帮助老师们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取得进步,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常常翻阅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