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六月随笔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亚峰     来源:原创

一个电话

(张亚峰)

星期天接到家长的电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个星期,又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孩子是很乖巧的女孩,在班级里是默默无闻的,上课端端正正,也不多发言,作业清清楚楚,这样的孩子,我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女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具有矜持之美吗?

然而,她的母亲却向我告起了状:在家不肯做作业;背书背了两遍不会,就放弃了,还发火;叫她问邻居借个东西,也不会交流;和父母顶起来,还一个劲儿地说脏话……

顿时愕然,这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孩子的母亲继续说道:“张老师,这脏话也是受他爸爸的影响,他和朋友在一起时孩子在旁听见了,也就跟着学……。”

听到这儿,我基本可以了解孩子的两面性原因了,这孩子,在学校被教育着,再加上氛围,自然就好些,回家后,那些不愉快与随意就在宽松的氛围里化作了自由的,甚至是父母难以接受的行径。

这正是我最近颇为烦恼的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拉锯!

随着教育的渗入,家长的素质也是越来越高了,对学校的配合也越来越多,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也在接受着和学校不协调的教育。而作为老师,我不自觉地想让他们朝着预设的方向去,不免对个别家长心生埋怨:勇敢诚实,到了家长那,也许就变成了不要吃亏;正直,也许就变成了不要多管闲事;学习知识,也许变成了金钱第一……,虽然真的只是个别家长的特立独行,但是,每每和同事聊天,都能发现“同类”,甚至有些家长根本无视老师的教育,我想,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家庭教育,并学会在根植孩子心田的小苗上“除草除虫”。

转念,我想,社会中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家庭培育出的孩子也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是多元的,如果每个人都向着我们要求的那样发展,也许这社会也就太黑白了。出类拔萃的科学家、杀人越货的强盗,我想,小时候,老师都教育他们要正直善良,只是,最后,他们各自分道扬镳了。

我也许无法改变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我至少能努力循循善诱,让向善的人多一些。

电话最后,孩子的母亲说:张老师,麻烦您多教育孩子,您说的话要比我们家长管用的多。我莞尔一笑,是的,至少,我还有能力来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真心希望,人心向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